校长要经常思考三个问题当校长很忙,但不能忙得没有自我反思的时间。否则就会成为一个“行者”或“糊涂官”。笔者认为,一个称职的校长,应经常反复去思考以下三个问题:我凭什么当校长。不同的人当校长有不同的当法,有的人凭德才当校长,有的人凭经验当校长,有的人凭吃苦精神当校长,有的人是靠关系当校长……作为正在任职的中小学校长,应经常扪心自问:我现在是凭什么在当校长。校长负责制已经叫了多年,时至今日,中小学校长的产生基本上还是靠上级任命。校长的“官名”虽可由上级封出来,但“官威”靠上级是树不起来的。毛泽东同志早在1939年就说过这样一句话。押“我们的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当今的中小学校长,要保证自己不出现“本领恐慌”,唯一的“法宝”就是要加强学习、学会学习和坚持学习。要通过学习和实际工作锤炼,力使自身具备治校的硬功夫。比如,能做到胸有成竹地抓教育教学质量,能魔术般地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能科学有效地搞好学校管理,能使教师主动地投身教育科研,能冷静沉着地面对和处理好各种突发事件……一个校长只有真正具备了几下“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真功夫、硬功夫,才能当得有底气,有品位。我比前任强在哪。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前任校长和后任校长的关系是一种传承和发展的关系。学校要发展,校长就应“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任更比一任强”。所以现任校长,不能只满足于学校能正常运转,教学质量还过得去,而是要有成就一番事业的大志向,应经常问问自己:我比前任校长到底强在哪里。每一位校长要敢于与前任校长比思想,比作风,比能力,比成绩,比发展,比公认。敢于与前任校长相比,是一种有工作责任心、事业心、上进心的表现。与前任校长相比,不能曲意用自己所长比前任校长所短,更不可恶意去贬低前任校长的形象。而应默默地比在自己领导下和与在前任校长领导时,学校发展了没有,发展了什么;倒退了没有,倒退了什么;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差距在哪里…要做到比前任校长强,一方面,要熟悉前任校长的强项和弱项,并善于在前任校长的强项第1页共2页上继承,弱项上开拓。另一方面,要清楚当前学校和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如何扬长避短,如何带领师生员工最大限度地把学校的绝对优势、相对优势和比较优势做强作大。我给后任留点啥。不少校长尤其是一些办学条件较差的农村中小学校长都有这样一种心愿:如果能在自己的任期内多建几幢校舍,帮助师生多解决一些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就感到很欣慰。即使自己以后不当校长或不在这个学校当校长,也能给后任校长留下点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对后任校长也算有个好交待。学校是一个多因素的“结合体”,它不仅包括许多有形的东西,如教室、寝室、食堂和各种教学设备等。还包括各种无形的东西,如办学思想,教育理念,人文环境,学术氛围,还有校风、教风和学风等。从某种角度来看,有形的东西,校长可以通过努力去争取上下的支持;而那些无形的东西,却非一日之功,它不能靠争取外界支持得到,它需要校长和师生员工长期努力甚至几代人的奋斗才能形成。有形的东西很重要,但无形的东西更可贵。一个学校要上档次,要打造自己的品牌,校长不仅要注重那些看得见的有形的东西,更要注重那些可感触得到的无形的东西。作为现任校长应立足当前,放眼未来,应多作一些“本任有劳、后任有功”的基础工作。既要尽可能为学校、为后任校长多留下一些有形的、物性的东西,更要十分注重为学校、为后任校长留下一些无形的、人性的东西。只有这样,校长才能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才能对得住学校及师生的今天和明天。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