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②概述呼吸道和肺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重点)③了解人体内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重难点)2.能力目标①通过阅读分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②通过观察模型和演示,提高学生的观察、判断、推理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②培养学生形成“生物是一个统一整体”及“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辨证思想。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2、肋间肌舒缩引起肋骨和胸骨运动的模型;3、膈肌运动引起胸廓容积变化的模型4、呼吸运动电动模型。学生准备:完成课前助学的自主学习等预习工作。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提问3分钟植物能量的释放离不开呼吸作用,人类也是如此,在细胞的线粒体内,同样进行着呼吸作用,请同学们回忆呼吸作用的反应式?并说出其原料来自哪里?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开始学习,外界空气是如何到达人体的。学生回忆并进行板演: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通过复习呼吸作用,自然的导入呼吸作用也需要空气。并为今后的教学打下基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如果没有食物,人仍可以存活几周;如果没有空气,人可能连几分钟都无法生存。人每时每学生自学教材,主动思考,小组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有利于学生3分钟刻都要呼吸空气,外界的气体是通过哪些通道进入人体的?体内的气体又是怎样排出去的?为什么呼吸时,我们的胸廓会扩张和收缩?人体细胞是怎么获得氧气的?这些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内容。讨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探究层层推进10分钟学生自学教材第23-24页,观察教材中的呼吸系统示意图,观察人体模型,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忆,提醒三点:1、看书和看模型要联系自己的身体,联系外界气体进入自己肺部的通路;2、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观察;3、注意咽、喉、气管与食道的位置关系。合起书看投影图,依次回答各器官名称。设问1:患重感冒时,往往要用嘴呼吸。在这种情况下,早上醒来时会觉得嗓子非常干,为什么平时用鼻呼吸时,没有这种现象?师生交流:用鼻呼吸时,可以从鼻毛、鼻腔内黏膜、黏膜下毛细血管的作用等方面来分析解释。这也是在寒冷的冬季不小心吸了口冷气,会感觉到肺部的刺痛,而用鼻呼吸不会有感觉的原因。下面我们再来做个尝试。首先呼吸,接着吞咽,然后再试一试两个动作能否同时进行?(尝试吞咽和呼吸。结论是两个动作不能同时进行)设问2:有的同学在吃饭时喜欢大声说笑,爸爸妈妈对此是什么态度?易发生什么状况?你有过这方面的经历吗?师生交流:咽是食物和空气进入体内的共同通道。呼吸时,会厌软骨像抬起的盖子,使空气畅通无阻;吞咽时,又像盖子一样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所以我们在吃饭时不能大声谈笑。否则,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下,食物进入气观察教材图3.2-1呼吸系统示意图,观察人体模型,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习,各小组汇报结果。思考:欧美人和我们相比鼻子的形状有什么特点?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吃饭时大声谈笑,学生一定会有过类似的经历,结果呛着了,引起剧烈地咳嗽。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观察肺的层层放大图,自学肺的结构特点,开展讨论,并用自己让学生联系自己的身体实际来学习,使学生感到能为自己的健康服务,从而产生亲切感,增强学习的兴趣。了解欧美人起源于北欧,而北欧的冬天非常寒冷,欧美人的鼻梁高,鼻子窄。有利于理解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辨证思想。管,就会引起剧烈的咳嗽。设问3: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那么肺泡又有哪些特征适应这一功能?师生交流:位置――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结构――由细支气管的树状分支和肺泡组成。肺泡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肺泡数量多,总面积大;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仅由单层细胞组成。的语言总结。重点突出肺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特点。向学生渗透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辩证观点;让学生自己来总结,可以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