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课程安排优化问题02012年数学建模竞赛参赛队员题目A题:课程安排优化问题关键词排课问题,优化矩阵,有效矩阵摘要每学期的开学初,总有许多老师对阳光校区的课程安排很有意见,本文选取武汉纺织大学机械设计系的师生情况、课程、教室间数为研究对象,以课程与上课时间之间的关系矩阵为目标矩阵,通过用各影响矩阵优化目标矩阵的方法,对机械设计系的课表进行了重排。在具体模型建立过程中采用了0-1矩阵法,矩阵的乘法等数学方法,建立优化类数学模型来求解有效矩阵,根据有效矩阵初排课表,结合多方面因素建立修正矩阵,对初排课表逐层修改,得出最优排课表。运用我们建立的数学模型,对武汉纺织大学机械设计系的课表进行重排,将所得新课表与现有的课表进行比较,显然新排的课表更加合理化、人性化。根据新课表中每节课对应的相关因素(课程名称、教室、老师、班级)进行分析整合,可衍生出新的安排表(如通过对不同时间段上课老师人数的研究安排校车的接送)。我们以学校、教师和学生对所排课表满意度作为衡量标准,以···大学机械设计系的课表为例,可得学校、教师和学生对我们所排课表的满意度主因素分别为校车接送次数、在阳光校区逗留时间、专业课排在早上,可见对本模型使三方的满意度基本均衡且都超过80%,即做到了三者兼顾的满意最大化。最后,根据我们建立的模型,分析了模型的优缺点。1一、问题重述我校现有三个校区,有在校学生近25000人,其中阳光校区在校学生人数最多。阳光校区现有四栋教学楼,分别是3号、6号、7号和8号楼,四栋教学楼之间有较大的距离,如从3号楼到8号楼步行需要约10分钟。我校的学生作息时间安排中,一天共有13节课,划分为5个时间段,分别是1-2节、3-5节、6-8节、9-10节、11-13节。按学校的规定同一门课程一天中最多可集中上3节课,一周不得超过6节。同一年级的相同课程可以合班上课,合班一般由各个院系或公共课教学部门给出具体安排。每学期临近结束时,学校教务处根据各个专业的培养计划向各院系下达下一学期的教学任务,由各个专业将教学任务分解到具体的任课教师,然后由教务处排出下一学期的课程表。每学期我校的课程表排出并开始运行后都会受到师生的抱怨。有学生说自己的课程分布不均衡,某天要上10节课,而某天又一节课都没有;有的学生抱怨一天中要在不同的教学楼之间反复奔波;有的教师抱怨自己的课程安排太分散,从南湖跑到阳光路上要花近两个小时,却只上两节课,这样太浪费时间。由此可见,我校的课程安排尚存在一些不太合理的地方,有进一步优化的必要。针对这一问题,请完成以下任务:一.了解我校师生对课程安排的需求;二.了解我校课程安排的相关规定;三.收集与课程安排相关的数据;四.建立我校课程安排的优化模型,分析模型的优缺点。二、问题分析首先,解决班级、课程与教师之间的多对多关系,例如当出现多个班级上同一门课而该由多个教师任教时,课程是否合上,由哪几个班级合上、哪位教师任教的问题。解决上应满足可手动调整的要求。然后,取出全部班级,求出班级所上课程的优先级总和,按优先级高低排定班级顺序,按此顺序且遵照排课规则为每一个班级的每一门课程安排上课时间与地点。首先,要进行预排课处理。预排课处理的目的是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1)班级与课程之间的多对多关系,即合班上课的问题;2)课程与教师之间的多对多关系,即为每门课程安排任课教师。在预排课处理完成后,以班级作为外部大循环、以课程作为内部小2循环进行正式的排课处理,即先取一个班级,为该班级所上课程按优先级由高到低排定顺序,再按优先级由高到低取一门课程,为该课程安排时间与场地,依此类推,直到全部班级的全部课程排完。排课处理的目的是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1)课程与时间、场地之间的一对一关系;2)班级与时间、场地之间的一对一关系;3)教师与时间、场地之间的一对一关系。三、模型假设1、假设每周以5天位单位编排,每天最多只能编排4节课(一节课为两小节或三小节),同类课程尽可能不安排在同一时间。2、假设晚上不上课,学生自习。3、假设安排的教室和上课的时间都是不能改变的。4、假设一门课程在一周内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