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什么是教育》读后感VIP免费

《什么是教育》读后感_第1页
1/3
《什么是教育》读后感_第2页
2/3
《什么是教育》读后感_第3页
3/3
《什么是教育》读后感在阅读《什么是教育》一书时,会发现,作者总在向我们提问,一如这本书的名字。最开始就是一个非常直截了当的问题“什么是教育”。接下来的阅读中我们也面对更多的来自于作者的问题,这些问题十分犀利和直接。例如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理想是什么,大学的本质又是什么,大学应该拥有怎么样的理想""作者在引发思考的同时,也在书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我们可以从书中找到雅斯贝尔斯对于这些问题的看法,同时他也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这种“提问”伴随着“方法”的形式非常直截了当,是一种互动的、全新的体验。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这本书中指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教育即生成,教育的使命在于成为“全人”。雅斯贝尔斯的教育思想关注人与人之间灵魂的交流和生命的体悟,强调“人”的主体性的价值,生命信仰和精神陶冶在教育中有重大作用,书中揭示了教育对生命本原追问和超越的本真意义。雅斯贝尔斯认为在“不考虑社会和历史背景,仅就教育本身而言”的前提下可以将教育划分为“经院式教育”、“师徒式教育”、“苏格拉底式教育”这三种基本类型。可能在现实中,这三类教育可能并非孤立地存在,更多时候是相互交织,或者是以某一种类型作为主导。经院式教育。这种教育仅仅限于“传授”知识,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将教材课本中的内容进行转述,而自己毫无创新精神。在这样的教育中,教师就是传声筒。如果因病或各种其他因素不能进行课程,再另找一个人代替,不会影响任何正常的教学。在这种类型的教育中,教师不是不可替代性的。而作为教师本身,也缺乏了自己独特的教育魅力,没有属于自己的概念输出。对学生来说,作为急于求知的“秧苗”,任何人拿“知识”之瓢浇灌都是一样的。唯一重要的是学习知识,而不管是哪一个在教,哪一个在学。“人们把自己的思想归属于一个可以栖身其中的观念体系,而泯灭自己鲜活的个性”。学生第1页共3页只要装满教师所认为应该完成的学习进度中的知识就可以了。“经院式的教育的根深蒂固的基础就是理性传统”。师徒式教育。这种教育的特色是完全以教师为中心,具有个人色彩的传统,以教师为先,以教师为准。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带有绝对服从的特点。就像有不少学生不听家长的话,而嘴上却一直挂着“我们老师说""”,由此可见“教师的权威具有神奇的力量”。这种“推崇”在我看来可能带有一些盲目性的个人崇拜了。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作为主导的教师确实本身具有令人折服的真才实学,且能够带领学生、主导学生迈进广博知识的海洋,我认为某些方面也是可取的。苏格拉底式教育。从教育的意义上看,教师和学生处于一个平等地位。师生的平等是人格的平等,也是获取知识探求真理姿态的平等。师生在对真理的寻求过程中,结成同盟。我们常说的“学习共同体”大概就属于这种教育。真正的教育导向教育的自我强迫,苏格拉底运用催产术,引导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求。教师不是知识之源泉,而是导之引之,把学生带到寻求知识的路途上。教育最大的任务就是促成学生的向学之心,唤起学生对美善事物的欲求。“苏格拉底的教育思考,包括反讽(刺激学生感到离真理甚远)、催产术(通过问答逐渐使真理显明),以及探索发掘真理,而非传递真理”。我想苏格拉底的这三种教育方式其实应该是一体的,都是引导人的认识由似是而非转变到似非而是,很多时候最终并未追寻到真理,却给人留下了进一步思考的空间。换句话说,苏格拉底与人的对话是开放性的,他极力避免灌输,而着意于引导人发觉有路等待我们去走,我们也有能力走得更远。苏格拉底认为“每个人天生有发展的机会”,所以他总是将别人和自己置于“人格平等的地位”。在和手工艺匠、政治家、艺术家、智者与艺妓的讨论中,在和他们的对话中,使真理逐渐明晰显现。这即是教学中“对话”一词的由来。苏格拉底不仅是将对话作为他的生活方式,而且也由此作为了一种教育方法。他主张“教育不是知者随便带动无知者,而是使师生共同寻求真理”。也就是告诉我们,教师和学生同处于平等的第2页共3页地位,师生需要互相帮助,互相促进。这就需要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一是教师在教学中...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什么是教育》读后感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