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格式专业资料整理小学数学小组合作课题研究的总结报告姚店小学郭小慧我校课题组自课题开题以来,课题组全体成员积极投身到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中去,为了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加深对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理解,实验教师借助常规研修课、校公开课等教研活动,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对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探索与研究进行了初步探索,现总结如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是说,在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必须同步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等新的教学方式和新的学习方式。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且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国家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是有极大作用的。同时,利用多向交往,(除了师生讨论外)让学生互相学习,这样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各WORD格式专业资料整理类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小组合作学习能较好的解决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内完成动手操作与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探索创新这一矛盾,使学生能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逐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二、明确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协助、师生之间共同探讨学习知识的学习方法,它改变了学生以往单调、枯燥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从而增进了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改善了人际关系,也有利于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同时,由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也相应发生了改变,这就使得教师在吸收新知,课堂教学的设计上均会投入相当多的心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从而真正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目标。教师也由于小组互动的机会能多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方式,并能以学生的角度来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缩短了师生在课堂上的距离。三、明确了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停留在形式上,近来,在几乎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有的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后四人马上聚在一起,满教室嗡嗡声,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这种几分钟的讨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还需遵WORD格式专业资料整理守一定的规则,比如小组内应该有分工:领导者、记录者、联络者、检查者等,而且应该轮流担任,增进角色的互赖性,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每个学生的有效参与合作学习不允许任何学生游离于集体活动之外,“出工不出力”,“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都是不行的。同学之间的积极的相互依赖意味着大家在彼此合作、相互启发中共同学习,而不是消极地依靠某个学生或某一部分学生解决全组问题,而另一些人在小组掩护下逃避责任。为了使每位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应事先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的规则,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决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演变成“好学生讲,差学生听”的小组模式。四、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应有步骤。1、学生独立思考阶段:学生们在小组合作前必须有一个较为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在自己原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上感知新知,进行思考,而不仅仅作为小组中的一位听众。教师在此时要鼓励学生,特别是能力中等和较弱的学生,引导其观察、审题。2、小组内相互讨论阶段:小组成员交流各自思考成果,互相帮助解决问题。形成初步共识,得出结论。这其中还包括小组内的合作操作、启迪思维、开拓创新、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