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核心素养术语必背1.政治认同:通过对市场作用的认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信心。2.科学精神:能够辩证分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3.法治意识:自觉遵守市场规则和法律,维护市场秩序。4.公共参与:积极参与市场秩序的维护,为国家宏观调控提出相应的建议。1.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2.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3.要切实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4.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5.国家要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知识体系考点一市场调节与市场秩序1.一般规律: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2.方式(市场调节机制)(1)主要通过价格的涨落以及供求关系的变化,引导着商品生产者、经营者,调节人、财、物在全社会的配置。(2)市场的作用实质上就是价值规律的作用,市场调节是价值规律的具体体现。3.优点4.局限性(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解决不了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有些物品的制造和流通也不能让市场来调节。(2)市场调节的弊端第一,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自发性价值规律自发调节→市场主体自发追逐利益→可能导致盲目竞争、不当行为和两极分化盲目性分散经营→盲目决策→一哄而上(退)→供求失衡→经济波动、资源浪费滞后性闻价而行→事后调节→供求失衡→经济波动、资源浪费第二,后果: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1.市场调节的第一个优点,是价格机制和供求机制作用的结果;第二个优点,是竞争机制作用的结果。市场配置资源的两个优点,归结起来就是实现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2.市场经济的三要素:价格、供求和竞争。3.不能认为只要有市场竞争,就可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竞争虽然能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竞争也有一定的负面效应,盲目的竞争可能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竞争会导致垄断,从而不利于市场经济有效运行。4.如何分清市场调节的局限性?(1)引起的原因不同:自发性是由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引起的;盲目性是由生产经营者不能完全掌握各方面的信息所致;滞后性是由于市场调节存在着一定的时间差所致。(2)判断的标准不同:自发性行为一般属于违反法律、道德的行为;而盲目性和滞后性都与信息传递不畅有关,只不过前者强调的是无法掌握全面的信息,后者强调的是信息反映不迅速。(3)各自的侧重点不同:自发性侧重逐利心态导致的不正当行为;盲目性侧重决策的作出与市场供求形势不符;滞后性侧重决策的调整落后于市场供求的变化。(4)运用不同成语进行区分。为了私利,不择手段:利令智昏——自发性。信息不灵,多赔少赚:盲人摸象——盲目性。事后调节、错过机缘:亡羊补牢——滞后性。5.市场的缺陷是市场经济本身固有的,我们只能抑制,但是不能从根本上消除。1.原因: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必须以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以及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为基础。2.要求: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市场规则(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治本之策是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切实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行为约束国家: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违反市场规则行为的查处和打击力度,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1.如何全面准确理解市场规则?(1)市场准入规则即允许企业、商品进入市场的标准,包括质量标准、环保标准、技术标准等,一般通过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明确规定。(2)市场竞争规则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禁止地方保护、非法垄断,反对既当运动员又做裁判员的现象。(3)市场交易原则是对交易方式和行为的规定,包括自愿、平等、公平和诚实守信。2.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信用经济。法律是道德的底线,道德是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