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直呼式韵律英语教学法一、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来研究儿童英语儿童的心理发展是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的,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一定的年龄相符合,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年龄,就产生什么样的心理,二岁的孩子可以能因为一件玩具而啼哭,三岁的孩子可能因为怕屋子黑而叫喊,但到了小学一年级他们啼哭,害怕的内容发生了质的变化。小学儿童的心理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量变到质变的复杂过程。这个过程是以渐进的量变方式进行的,量变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产生质变,旧质就会过渡到新质。小学儿童心理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一个阶段接着另一个阶段,每个阶段虽各有独特性,但各阶段之间互有连续性,上一阶段之末,由于量变的积累,产生了下一阶段的若干因素,为过渡到下一阶段作好了准备,下一阶段之初,不可避免地还要保留上一阶段的许多特点。语言获得,通常指儿童对母语的获得过程。母语获得不是通过正式的课堂学习,而是儿童在语言环境中自己掌握语言的听说,从语言学上讲,语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交际功能。3岁以前为儿童言语获得期,即儿童对母语的产生和理能能力获得期。3-6岁为完整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即儿童的口头言语不断复杂化,初步掌握言语交际能力的时期。儿童的语音不断丰富,一般第2页到4岁能掌握母语的全部语音,而且发音正确,是一生中词汇量增长最快时期。到了7岁儿童的词汇量约为3岁的4倍。因此,心理学家指出,小学一年级,三年级是识字的关键年龄。朗读和默读的准确性,速度和对材料的理解随年级升高而提高。这是中国儿童学习母语时的大致情景。中国儿童学习外语与学习母语的经历是不同的,从年龄上学母语从生下来就开始了,而学习外语绝大部分要从小学一年级才开始。幼儿园的生活结束后,孩子们要上小学一年级。小学阶段是幼儿园的继续,不可避免地带有幼儿的特点,但是发生了质的飞跃,我们在安排小学低年级英语教学内容时不能混同于幼儿园,即小学英语不能幼稚化。但是,小学低年级英语又不能成人化或初中化,甚至高年级化也是不可以的。了解幼儿学情是件十分重要的事情,我们在安排小学低年级英语教材内容时,充分考虑幼儿园已经学到的知识,和他们通过电视、广播、广告各种新闻媒体上学到的知识。因此,在安排小学一年级课程时,要考虑到学龄前已经会了什么。小学儿童心理的发展,是有规律地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过渡的前后顺序,各个阶段的基本心理特征、每一个阶段相应的基本年龄,处于不同条件下的儿童大体一致。但发展的速度和进程,每一阶段所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和相应的年龄幅度,则随儿童所处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条件有所不同。研究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第3页确定英语的学习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心理依据。二、小学儿童的模仿学习和认知的发展模仿是小学儿童初期学习的重要手段,J.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模仿能产生表象,可成为日后思维的准备。儿童模仿行为的发展趋势是: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由无意识模仿到有意识的模仿,从游戏模仿到生活实践及学习知识技能的模仿,从外部特征的模仿到内部实质性内容的模仿。在言语学习上的模仿,儿童大都经历过完全复制性的模仿阶段,即模仿者的言语通过准确地再现大人和小朋友的言语而习得,这类模仿在整个语言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儿童年龄的不断增长,他们模仿的内容不断深化,已经不能满足鹦鹉学舌了,他们由原来像复印机式完全复制性模仿,逐渐发展为反映个性的创造性模仿。但在模仿过程中常因传递而改变。事实证明一经传递很难与原形绝对相同。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不能完全依赖于模仿。如果从始至终都是教师讲一个词,学生跟读一词,教师说一句话,学生跟说一句话。教师不说,学生也不说。这样学生永远离不开教师。儿童的认知发展有三个阶段:感知、表象和概念。即由近及远,儿童凭感性知觉直接认识事物—运用表象逐渐理解事物—概念的间接认知。就外语学习而言,他们先是看图识字,直接认识事物的名称—再从表面上去理解事物的内涵—再形成具有概念性的间接认知。第4页小学低年级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征是它的具体形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