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全国两会的公开信致全国两会的公开信范文一尊敬的两会各位代表:你们好。我作为一个有55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作为一个原核工业部国营816厂现重庆建峰集团退休职工,作为一个出生湖南沅陵洞溪汪家村的一个典型农民家庭的农民后代、受党教育培养成长起来的新中国大学毕业生、正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郑重的向大会呼吁:救救农村。救救农业。救救农民。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正在出现的危机。我就向各位代表简述一下我的老家所在的小村贵竹塆的危机:贵竹塆坐落在当地稍有名气的镇山的西南半山腰,海拔300多米,明代时,李家祖宗落户于此,经几百年开发,建有上百亩的梯田,还有几百亩的可种山地,到解放前,李家子孙,已发展到十几户,还有陈家一户张家两户,人口约50人,这十几家,没有地主富农。解放后,在政府的领导下,搞互助组,合作化,人民公社,全村人过得一天比一天好,到70年代末,全村人口已发展到100余口,住户已到20多户,农业劳动力有50多人。80年代责任到户90年代到外打工潮波及本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就这样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就由十几个五六十岁以上老年人承担,九几年,零几年还能勉强维持,可目前已经岌岌可危:请看以下实情:我的堂侄女桃一家九口,有田13.48亩,大儿、儿媳在五强溪镇开超市,小儿、儿媳在洞溪办养鸡场,老公多年风湿不能行走,无法下地干活,地里农活,家务事都得桃一人承担,一个70岁的女人,如何承担如此重担。我的小舅子一家农业户口人口5口,有稻田10.64亩,大儿一家三口脱产在怀化工作,小儿、儿媳在外打工,就老两口在家务农。年已76岁的小舅子身体犯有心脏病,今年已手术作了支架,老两口现已完全离开农业,在怀化休养,那10亩农田谁来耕种,20几亩山林谁来管理。叔叔祥一家,有田4.6亩,两个儿常年在广东打工,叔叔80多岁还干农田活,前年病逝,留下78岁的老伴一人,如何能承担种田任务。第1页共10页堂侄开一家有田8.63亩,两个孙子孙媳在广东打工,儿子在本地帮人运输,基本不参与种田劳动,家里的农活基本由已76岁高龄的堂姪和儿媳去干,辛亏堂姪身体还好,目前还能干得动,再过几年会怎样呢。问题明罢着。堂侄权一家有田8.6亩,大儿、儿媳常年在外打工,小儿、儿媳在家专业养猪,堂侄年已71,却依然是这家的主劳动力,好在小儿、儿媳在农忙时还能还能帮一把。堂侄孙雄一家有田9.19亩,其父常年有病,去年已过世,其母也常年有病无法劳动,其小叔在外打工,其弟小时生病成为弱智,好在还能干活,堂侄孙及其妻子成家庭主劳动力,算是这个村有3个劳力的家庭。堂侄爱一家有田8.83亩,女儿、女婿常年在外打工,堂侄及其妻均已过70,成为家里主要劳力。堂侄孙能一家有田9.08亩,仅能一人从事农业劳动。堂侄孙军、明两兄弟共有田5.7亩,均在外打工,家里仅留侄孙媳务农。堂侄女兰、侄女婿胜共有田6.94亩,仅有的夫妻两在家务农,小孩在外打工。堂侄根一家有田5.75亩,由于夫妻年迈多病,零几年就被大女婿接到怀化居住,田土交给了弟弟元耕种。堂侄元一家有田4.2亩,加上哥哥根的5.75亩,共计9.95亩,就年过60的堂侄元和侄媳耕种,很难完成,目前有的田已被迫种上树木。陈家富有田5.7亩,富常外出打工,留妻一人务农。陈家前有田13.6亩,前零几年过世,留下妻子和四儿、四媳及孙子孙女16人,仅前的妻子、大儿、大儿媳在家务农,三个儿子儿媳基本在外打工。目前全村在家务农的有劳动力22人,60岁以上的11人,其中五男六女,多数在70岁以上,60岁以下的有11人,其中男劳动力只有四人,七人为女劳动力。以上就是这个小村的农业劳动力的分配状况,可能与目前的实际有某些出入,但大体如此。以前这个村有青壮年劳动力几十个,现在,大部分是老人和女人,青壮年劳动力几乎在外第2页共10页打工,有的已在外安家,有的人准备在外安家,准备回家务农的目前不多,这不是一个小村的问题,这是全国许多农村的问题,农业即将面临后继无人,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有人说这种局面是农民自己造成的,把人叫回来不就解决啦,这是想当然的天真。造成这种局面的有很多原因,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农业的基础地位被动摇,以前我党常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