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第四节生态系统个性化备课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2.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概念。3.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懂得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过程与方法初步具有搜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尝试通过分析图文资料提高学生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鼓励学生通过分析活动自己找出答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了解生态保护的紧迫性,认识到提高环保意识的重要性。爱护我们的家园——生物圈。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生态平衡的概念和维持生态平衡的意义。教学难点生态平衡的概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学习目标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2.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概念。3.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懂得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三、自学自测:1、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_________是一个统一的整体。2、生态系统的组成:3、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的。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但又是有一定____________的。四、合作探究(一)生态系统的组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第23页课本插图,并讨论其中的思考题:1、(1)树、昆虫幼虫和啄木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2)树桩最终会消失吗?(3)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真菌分别扮演什么角色?2、下面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图解,请你补充完整。生态系统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植物::消费者:分解者3、通过让学生做游戏,扮演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的角色,回答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4、生态系统中除了生物部分,还有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在生态系统中起什么作用?你的父母每天上班劳动,创造劳动价值,他们是生产者吗?为什么?(二)食物链和食物网看课本24、25页完成下列各题:1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光系,主要是是和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2、通过25页“观察与思考”讨论:(1)你连接的食物链有多少条?它们是互不相关的吗?(2)假如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哪些生物的数量可能发生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三)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1创设情景:草原上,雨量充沛、气候适宜而草木繁茂。设问:因为食物充足,兔的数量急剧增加。会无限制地增加吗?草场过度放牧,草场还会保持原状吗?2、教师提问:什么样的生态系统容易被破坏?什么样的生态系统不容易被破坏?为什么?引导学生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3、分析课本26页的资料,讨论思考:(1)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2)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越多?五、拓展创新1、俗话说“螳螂捕蟑,黄雀在后”。它描绘了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图,请据图回答:(1)生产者是_______。(2)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吃与被吃的联系就形成了食物链。那么右图中有______条食物链,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3)、细菌在生态系统中是______________。(4)、从动物行为的角度来看,黄雀对螳螂的行为是_______行为。六、课堂小结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主要是:消费者主要是:分解者主要是:和非生物部分主要有:、、、七、达标测试:见高效课堂P12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