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探索勾股定理(二)教学目标1、经历运用拼图的方法说明勾股定理是正确的过程,在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惯2、掌握勾股定理和它的简单应用。重点难点重点:能熟练应用拼图法证明勾股定理.难点:用面积证勾股定理.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导入课题我们已经通过数格子的方法发现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究竟是几个实例,是否具有普遍的意义,还需要加以论证,下面就是今天所要研究的内容,下边请大家画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并把它剪下来,用这四个直角三角形拼一拼、摆一摆,看看能否得到一个含有以斜边c为边长的正方形,并与同学们交流。在同学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展示投影1(书中P7图1—7)接着提问:大正方形的面积可表示为什么?同学们回答有两种可能:(1)(2)在同学交流形成共识后教师把这两种表示大正方形面积的式子用等号连接起来。请同学们对上式进行化简,得到:即这就可以从理论上说明了勾股定理存在。请同学们回去用别的拼图方法说明勾股定理。二、讲解例题例1、飞机在空中水平飞行,某一时刻刚好飞到一个男孩头顶正上方4000米处,过了20秒,飞机距离这个男孩头顶5000米,飞机每时飞行多少千米?分析:根据题意,可以先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如右图,图中△ABC的∠C=90°,AC=4000米,AB=5000米欲求飞机每时飞行多少千米,就要知道20秒时间里飞行的路程,即图中的CB的长,由于△ABC的斜边AB=5000米,AC=4000米,这样BC就可以通过勾股定理得出,这里一定要注意单位的换算。三、议一议:展示投影2(书中图1—9)观察上图应用数格子方法判断图中的三角形的三边长是否满足同学在议论交流形成共识后,老师总结。勾股定理存在于直角三角形中,不是直角三角形就不能使用勾股定理。四、作业1、课文P1习题1.21、2。课后练习1、如图1—14,等腰三角形ABC的腰为10,底边上的高为8.(1)求底边BC的长;(2)S△ABC.2、要从电线杆离地面5米处向地面拉一条13米的拉线,求地面拉线固定点A到电线杆底部B的距离.3、一艘轮船以16海里/时的速度离开港口向东南方向航行,另一艘轮船在同时同地以12海里/时的速度向西南方向航行,它们离开港口一个半小时后相距多远?4、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6,底边上的高是4cm.求这个三角形各边的长.5、折叠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的一边AD,点D落在BC边的点F处,已知AB=8cm,BC=10cm.求EC的长.6.铁路上A、B两站(视为直线上两点)相距25km,C、D两村庄(视为两个点)DA⊥AB于A,CB⊥AB于B,已知DA=15km,CB=10km,现在要在铁路上建一个土特产收购站E使得C、D两村到E站的距离相等,则E站应建在距A站多少千米处?点拨:此题关键是DE=CE,而DE是Rt△ADE斜边.CE是Rt△EBC斜边.解:如图1—20,若设AE=x,则BE=25-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