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主题太平天国运动一、教材分析本课《太平天国运动》主要讲述了太平天国运动从兴起、发展到失败的发展历程,并重点讲解太平天国两个革命纲领即《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并通过对两个革命纲领的分析与比较,了解太平天国革命纲领的内容及局限性,从而进一步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了解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主要作用及局限性。课程标准: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教学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内容及评价。教学难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比较;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二、学生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一新生,其历史思维能力不高,但对历史课的兴趣与好奇心较高。本课采用导学案引导学生完成基础知识预习,对重难点问题一起突破,通过课中学案的合作探究环节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最后通过当堂检测来检查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大多数学习历史的态度较端正,学习积极性较高,但学习习惯不是很好。部分学生存在基础较差,学习粗心马虎,没有掌握历史的学习方法,喜欢机械记忆史实和结论,不会史论结合,效率低下。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分析《天朝田亩制度》,培养阅读历史文献并运用已学知识观察历史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根据课本和教师提供的相关图片、史料等资料,运用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再现太平天国时期斗争的规模巨大的场景,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重大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近代农民运动有恰当的认识。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1.通过视频和历史史料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背景。2.通过演示PPT地图概括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过程。3.通过图片和历史史料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4.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建构本课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导课播放电视剧《太平天国》片头及主题曲,进行导课。激发学习兴趣。网络音频爆发的原因展示史料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分析、讨论探究其原因多媒体课件,小组探究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展示《太平天国形势示学生共同来探讨太幻灯片、视频意图》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完成学案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展示史料指导学生分析和概括学生概括土地分配和产品分配内容探究其革命性、空想性、落后性多媒体展示、学生讨论《资政新篇》展示史料指导学生分析和概括学生概括内容探究其先进性和局限性多媒体展示、学生讨论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出示资料,合作探究小组合作,亮出观点,选出组长,展示交流小组合作探究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1、教给学生鲜活的历史,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创造性整合教材,选取课本上没有补充的典型的地图、插图、漫画进行丰富充实,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历史鲜活性,感悟史学生命力。2、补充典型史料,增加历史的完整性、体系性,也让学生学会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并学会归纳评价类题型的方法。3、本课教学采用新五环教学法,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配合多种信息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努力实现师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在重要问题处理时,基本思路是展示材料,学生讨论、探究,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在教材处理上,突出重点、难点内容,点拨思路,启导分析,留给学生较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以逐步培养学生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