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主题五四爱国运动一、教材分析《五四爱国运动》是岳麓版必修一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中的内容,它上承辛亥革命下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历史转型期的知识点都非常重要。本课第一目“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概述了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第二目“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讲述了五四运动的经过和结果。第三目“五四精神”,讲述了五四运动的所体现的精神和影响。其中第一目、第三目是重点。二、学生分析学生在初中对五四运动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和理解,所以本节课的学习以学生自学、合作探究为主。高一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比较强,因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利用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和感悟历史;利用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入当时的历史场景,理解这段历史;更重要的是学会弘扬五四精神。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对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背景的教学,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2)了解五四运动的经过。(3)引导学生分析五四运动的意义,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过程与方法】(1)课堂上应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重回到历史场景中,以自主学习、讨论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进行教学。(2)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合作探究,多元互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五四爱国运动使学生认识到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学生是时代的主人翁,爱国是学生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发扬五四精神。四、教学环境R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一、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史料教学:在学习五四运动背景时,教师用记者的镜头提供了三组史料,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期望通过学生的解读、教师的点拨达到即提升史料解读能力又全面把握五四运动的背景的效果。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在学习五四运动的背景及经过引入《我的1919》中的两段视频:顾维钧阐述山东主权及拒签和约。期望通过观看——学生讨论——师生交流,形成一种共识“顾维钧展示了中国外交家的风采,体现了中国外交家的良知。这也是爱国的体现。”从而进行情感教育。三、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计量史学:在学习五四运动经过时要求学生变身为记者“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记者,见证了五四运动的整个过程,你将怎样来报道五四运动的过程呢,完成以下表格。”希望学生即能够既有直观印象又能形成抽象能力,使复杂问题简洁化。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导入展示图片“五月的风”抛出问题:青岛与五四运动有何关系,激起学生兴趣。回答青岛与五四运动的关系,进入学习状态。提供图片史料自主学习与讲授(背景)①教师提供史料②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点拨,并进一步设疑:有人说“没有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就没有五四运动。”你如何评价这一观点?进行升华。学生根据材料自主学习PPT提供文本史料、视频自主学习与讲授(经过)教师提供史料要求学生以记者的身份进行报道,完成稿件提纲学生概括、交流PPT提供文本、图片史料以及视频资料合作探究一(意义)①提出问题“如何全面看待五四运动?”并提供相关史料。学生讨论、交流。PPT提供史料②针对学生交流点拨,帮助学生形成辩证思维。合作探究二(弘扬五四精神)①教师提供几组史料要求学生合作完成。②针对学生交流点拨实现本节课的升华。学生讨论、交流。PPT提供文本、图片史料构建体系①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知识,形成知识体系。②教师以一首小诗引领学生升华情感。①跟随老师思路构建知识体系。②共同朗诵诗歌,感悟、升华情感。思维导图诗歌文本课堂评价提供相关题目(知识、能力并重)按要求完成,检测学习效果课堂检测试卷教后反思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史料教学、创设新情境教学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信息技术的应用还不是很得心应手,需要探索的路还很长。七、教学特色(如为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