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势语训练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1.掌握态势语的要素。2.态势语在口语表达中的作用。3.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工作和学习中得体地运用态势语。教学重点学会表情语和手势语的要领,重点解决有声语言和态势语的和谐统一问题。教学难点态势语运用的技巧,与有声语言和态势语的和谐统一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4课时授课内容第一课时【新课导入】我们在表情达意的时候,除了语言信息,还有一些菲语言信息的作用也不容小视,如目光、表情、手势等等,都对语言交际造成一定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训练态势语。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曾说:“人的感情表达由三个方面组成:55%的体态,38%的声调,7%的语气词”由此可见,态势语言调动情感在演讲中有多么重要,今天我们来给大家讲讲演讲的态势语言表达技巧。体态语,我们也称为身体语言,肢体语言,无声语言,他能帮助我们表情达意,强化思想感情。所以有人称之为语言交际过程的“第二种表现方式”。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感觉印象的77%来自眼睛,14%来自耳朵,视觉印象在头脑中保持时间超过其他器官。有的心理学家认为:无声语言所显示的意义要比有声音语言丰富得多,而且也深刻得多。人类学家霍尔就曾说过:“一个成功的交际者不但需要理解他人的有声语言,更重要的是要观察他人的无声信号,并且能在不同的场合正确使用这种信号。”由此可见,体态语言有多么重要。像演讲这样短而集中的情感表达,怎么可能少得了体态、姿式、表情等体态语言的参与呢?演讲,演讲,不仅要讲,还要演。站在台上讲话与在台下讲话毕竟不是一回事,站着讲与坐着讲,感觉又不一样。站在台上,你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听众产生重要影响。或许,你以为只要尽力控制住自己,在台上不哭不笑,不走不动就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了。其实不然,这样你就成了一具会说话的木偶,这样的演讲,只能让听众觉得可笑。听众来到赛场,是听且看你的演讲,光听是不够的。如果剔除演的成份,那么,听众回去听广播得了,为什么还要赶到现场,听你的演讲呢?演讲不是演戏,如果一个人演讲时带给听众的是演戏般的感觉,那么他即使不让听众觉得可笑,也别指望他的演讲能获得大家的信任,受到大家的欢迎。但是,演讲又的确需要懂得一定的表演艺术,否则你便不能自然从容、潇洒大方地走上讲台。即使走到台前,也不知道怎样才能站得挺拔潇洒,让人看着舒服。也许你还会感到别扭,不知道手该往哪儿放,眼该往哪儿看,以及怎样配合自己的声音做表情,打手势。甚至你脸上还会不自觉地露出一些莫名其妙的表情,当你想表现一种表情时,出现的却是另一种表情,让听众也觉得惊诧。你想微笑,表示友好,结果却让人觉得似笑非笑。这些在平常不太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台上却十分常见。不仅如此,你的头、你的肩、你的手、你的腰、你的腿、你的脚都可能与你过不去,你的全身也很容易出现一些习惯性的、多余的滑稽动作让你难堪。因此,怎样站,怎么看,怎么挥洒自如,怎样表情丰富都是重要的问题。上过台的同学恐怕都深有体会。懂得恰当地运用体态语,熟悉一些表演艺术,是使演讲者能在台上轻松自然地演讲的必要前提。体态语包括动和静两种。动态语包括表情、头、手的姿式;站姿、坐姿、服饰等就属于静态语了。体态语在演讲中的使用范围极广,使用频率也极高。演讲者一登台亮相,还未开口便已经用体态语,给听众留下第一印象。在演讲中恰当灵活地运用体态语言,可以辅助口语以更好地表情达意,它可以强调、解释、补充有声语言的意义,加深有声语言的语感;它可以使听众视听相随地获得更清晰更精确的信息,它可以有助于演讲者形象的展示;它可以使演讲更具感染力、鼓动性。既然体态语与演讲中的作用如此巨大,那么我们很有必要认真地学一学,何况体态语运用不当也是演讲者常出现的问题。【教学过程】一、态势语定义与内涵语言除了有声语言表达外,还有辅助语言,就是态势语。态势语的研究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有的人对它进行研究,说:有一条信息如果传播出去,所有的效果中间只有38%是有声的,7%是语言(词),55%的信号是无声的,所以每个人,每天平均说的话只有10-11分时间,且平均每句话只占秒,那么也就是说我们的有声是低于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