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政府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一、基本情况瑶麓瑶族乡位于县城东部,北面与佳荣镇毗邻、东西面与茂兰镇接壤,为瑶族重要支系——青瑶聚居地。全乡总面积25.99平方公里,辖1个村13个村民组,1559人;耕地面积2250亩,人均1.44亩。镜内有合法煤矿1口,设计年产量9万吨。全乡有林面积1.64万亩,森林覆盖率56.25%,建有县级单性木兰保护区;有省级文物瑶麓婚碑和瑶麓国立小学,有独具特色的瑶族洞葬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瑶麓打猎舞,1994年被省文化厅命名为“打猎舞之乡”,20XX年被文化部命名为“民族文化之乡”,乡镜生态保存完好,民族文化浓郁。针对瑶麓实际,乡党委、政府的总体发展思路是。“三抓三促三目标”,即“抓教育文化事业,促进思想观念转变;抓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村容村貌改善;抓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奔小康”,通过“三抓三促”把瑶麓建成“环境卫生良好的文明之乡、民族风情奇迷的旅游之乡,群众安居乐业的富裕之乡”三个目标。在这一总体思路的指导下,20XX年各项经济社会指标创新高。全乡工农业总产值完成1266万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工业总产值完成939万元,比上年增长3.3%,乡镇企业收入1038万元,增长3.18%,原煤产量3万吨,比上年增加0.7万吨;农业总产值完成327万元,增长3.15%,粮食总产量655吨,比上年人均增加17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238元,比上年增加210元。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17万元,占年任务的132%。合作医疗参合率95.1%。二、主要作法1、抓好基础建设,夯实发展基础。本届党委、政府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我乡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很大改善。在省建设厅的帮助下,全面完成了瑶麓大寨村寨整治规划,完成了总投资30万元的瑶麓大街硬化二期工程和总投资50万元的瑶麓大寨排洪排污及消防通道一期工程。完成了总投资20万元的人饮管网改造及10万元的灌溉水渠支渠延第1页共5页伸。完成了总投资5万元的3个村民小组的村寨道路硬化以及1公里的机耕道建设。目前全乡13个村民组实现了组组通过路、通电、通自来水;电视、移(坐)电话覆盖率100%,村组道路硬化率100%,沼气利用率61%。2、抓好结构调整,推进持续增收。一是抓好传统种养业稳定农民收入。20XX年全乡牛存栏867头,出栏108头;猪存栏1237头,出栏780头,推广三元杂交猪1237头。二是抓桑、蔗、花生特色种植促进农民收入。桑园面积稳定,群众养蚕102张,产鲜茧7100斤,毛收入6万余元。实施户均一亩糖蔗种植计划,全乡种植面积183亩,产出750吨,产值19.5万元。争取到12万元的科技、扶贫项目支持,实施了200亩瑶麓花生示范种植和万只瑶鸡饲养项目,推广良种禽类1.8万羽。三是发展劳务业增加货币收入。通过召开务工人员春节返乡坐谈会、劳务技术培训会等方式,大力发展劳务业。20XX年劳务输出人员增至332人,占年初计划300人的117%,其中省内123人,省外209人,统计汇回资金80万元,仅劳务输出全乡人均收入达530元,节约粮食57.42吨。3、抓好宣传培训,促进观念转变。根据瑶族群众思想保守,观念较为落后的实际,历届乡党委、政府都把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作为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两年来,我乡共组织群众参加各类技术培训10次431人;开展讲文明、除陋习、树新风宣讲5次227人;组织群众外出参观36人,打扫环境卫生8次156人。积极开展文明家庭、平安家庭的创建评选活动,群众文明意识有所提高。近两年来,全乡良种良法推广稳步提高,村寨卫生有所改善,群众精神面貌得到改变,改变了整脏治乱工作年年挂末的被动局面。4、抓好特色特点,培育发展后劲。根据瑶麓森林覆盖率高,民族风情浓郁的特色、特点,我们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和民族文化的宣传开发。通过林业部向省林业厅争取,筹措到13万元完成了乡林业站及护林队办公用房建设;我们在全县率先组建专门的护林防火巡查队,工作队员第2页共5页实行每年4000元的年薪制,严格各项奖惩,规范管理制度,两年来没有发生一起山林火灾和砍伐天然林案件。积极打造“打猎舞之乡”文化品牌,派队参加了省“多彩贵州”贵阳总决赛;出色地完成了荔波“申遗”、“荔波荡漾”等多项大型演出;参加了多次的旅游接待表演。精心组织三年一届的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