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百团大战的经过,能讲述百团大战形势图中我军行动方向和战略目标;说出日本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大“扫荡”罪行,能列举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艰苦斗争的史实;掌握中国共产党为克服抗日根据地的困难建设根据地的措施,理解各项政策和措施的作用;掌握中共七大召开的背景、主要内容,说明中共七大的召开与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在全国胜利之间的联系。说出日本无条件投降的过程,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探究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在互联网、资料室、图书馆收集图片、文字资料、历史歌曲、影像资料,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带领学生考查抗日战争的历史遗址、遗迹或访问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战士、采访日军侵华罪行的受害者或见证人,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交流合作、调查研究的能力;通过本课各子目之间的学习和提问,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认识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能力,通过对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与原因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表达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百团大战,敌后军民艰苦斗争等史实,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放手发动人民群众,实行人民战争的重要性。通过日军侵华罪行,充分认识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本性。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认识到民族独立的重要,和平的无比珍贵;通过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中共“七大”的召开,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通过抗日战争胜利意义,认识到人民终将是历史的主人和中华。民族对推动人类历史和平进程所作出的突出贡献。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中共七大、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难点:中共为建设根据地的各项政策、措施及作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教师:百团大战形势图,有关历史歌曲磁带,历史录像片或计算机辅助设备及多媒体课件。学生:从教科书、互联网、课外读物搜集与本课相关的历史图片、文字资料、历史人物传记等。教学设计【导入新课】教师:出示或播放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图片或影像片断,中国人民欢庆抗战胜利的图片或录像资料片。讲述:中国人民经历了八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残暴的日本侵略者。1945年8月15日,这是中国人民普天同庆的时刻,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了。中国人民的胜利来之不易,八年用心爱心专心抗战的历程更是艰难曲折。让我们重温那段历史,走进这一历史进程,共同学习第四节“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一、百团大战教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中“八路军总部的战役预备命令”引文资料,提问: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讲述:日本侵华方针有了重大变化,对国民政府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国民政府政策的重心发生了转变,由对外转向对内,由抗日转向反共,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集团公开叛变投敌。美英对日本还抱有幻想,对国民政府加紧劝降,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坚持抗战。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100多个团,在华北发动了一次大规模对日作战,称为百团大战。出示“百团大战形势图”,提问:根据这一形势图来看,我军作战目标是什么?有何意义?学生:用色笔画出我军主攻目标,并回答问题:破坏或截断敌人的交通线,并重点消灭交通线两侧及深入我根据地的日军据点。教师小结: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华北军民对敌人发动最大规模的进攻,打击了日军侵略气焰,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二、敌后军民的艰苦斗争教师讲述: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开辟和扩大敌后战场,使日军不安。为了尽快扫清“南进”障碍,使中国成为太平洋战争基地,日军从1941—1942年对我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持续的“大扫荡”。提问:日军的军事“大扫荡”有何特点?学生:阅读教材回答。教师归纳特点为:扫荡的次数多,投入的兵力多,战术多变,破坏性大,出示相关历史录像片。在日军的“大扫荡”和“三光政策”下,出现了“家家披麻、户户带孝”的悲惨情景。日本还灭绝人性地施放毒气,进行细菌战,制造无人区,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