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主题五四运动一、教材分析本课上承辛亥革命即旧民主主义革命,下启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而且本课与必修二第12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和必修三第22课《新文化运动》都有着紧密联系。因此本课在教材中具有重要地位。二、学生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初步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求知欲强,上课主动积极,但是对历史学科不感兴趣而且不太重视。此外,初中历史教科书中五四运动也是重点,学生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知道五四运动的过程和结果;理解五四精神,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分析、归纳,创设情境,结合有关史料、歌曲和电影片段,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探究五四运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精神。突破策略:利用电影片段和相关史料,带领学生探究分析,加深印象。(2)教学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突破策略:贯穿于全课的学习之中,帮助学生把知识融会贯通。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1)导入新课:播放歌曲《光荣啊,中国共青团》中的一段,可以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其兴趣。(2)在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时,播放电影《我的1919》片段:巴黎和会上,顾维钧慷慨陈词就山东问题作了一次精彩发言。通过情景再现,把学生带入当时的历史氛围,并有助于回顾初中所学知识。通过电影片段,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并作为主线把整节课贯穿成一个整体。(3)在介绍五四运动的过程时,展示五四传单和有关历史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导入提问学生:为什么说‘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又是怎么唤起的呢?听歌曲,思考问题播放歌曲《光荣啊,中国共青团》中的一段讲授创设问题,播放视频,展示图片与史料结合教材和老师提供的材料思考、讨论、回答播放电影《我的1919》片段;展示五四传单和有关历史图片;利用投影展示史料探究进行情景设置:“假如你是那个时代的人(学生/商人/工人),在斗争中,你会提出什么样的口号?”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用课件打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研讨让学生探究:五四运动体现了什么样的精神?学生阅读并分析归纳用课件打出历史材料训练出示训练题并讲解完成题目投影打出题目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本课通过播放歌曲、电影片段,展示历史图片及相关史料,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从电影片段,历史图片,史料中捕捉并提取处理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归纳,综合概括,把握历史宏观概念,获取新知识。教师采用以探究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设置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以探究、自主、合作的精神开展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通过情景再现,角色扮演,让学生置身其中,引起共鸣。教师适当指导,及时反馈和总结。师生共同合作,深入探讨五四运动。学生通过探究、讨论、交流,角色体验,解决问题。深入思考,理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