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分析生态系统的调节方式。(教学重点和难点)阐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是有限的。(教学重点和难点)2.能力目标通过对图片和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分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课前准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课件、天堂的歌曲、。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兴趣3分钟课件播放:《天堂》歌曲美妙的歌声将我们带到了一个什么地方?美丽的草原在长期的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有的依然光彩夺目,但可惜的是有些草原消失了。想知道为什么吗?想让美丽的草原永远稳定地祥和地存在吗?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走进今天的课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倾听歌曲。美丽的大草原有些草原消失了学生心里着急,应如何治理呢?引起学生地共鸣歌曲和图片都展示了学生向往的美丽的大草原,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27分钟知识点一:生态系统的调节方式1.引导学生分析图,对图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1这个图显示了哪两种生物的关系?2横坐标代表什么?纵坐标代表什么?3紫色曲线代表那种动物?绿色曲线代表哪种动物?学生仔细分析图表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1.驼鹿与狼2.横坐标代表年份,纵坐标代表先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图标,理清各个曲线的含义,为下一步分析狼和驼鹿的变化做2.认识完图形后,知道学生以一个时间段为代表来分析,1965-1980年之间狼和驼鹿的变化情况,讨论下列问题:【讨论】⑴1965年——1980年,这15年间驼鹿的数量和狼的数量有什么变化规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狼和鹿的关系)(2分钟)⑵假设有一年(1980年),狼因病大量死亡,对鹿群会产生什么影响?⑶鹿群会一直增加下去吗?为什么?【过渡语】可见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当某一成分发生变化时,其他成分如何变呢?3.引导学生分析食物链,理解各种生物的数量始终维持在动态的平衡之中。草鼠蛇⑴在这条食物链中,如果鼠的数量上升,一段时间后,蛇的数量会如何变化?草的数量会如何变化?⑵蛇的数量上升了,鼠的数量又会如何变?⑶鼠的数量下降了,草的数量如何变?⑷草的数量上升了,鼠的数量如何变?【归纳总结】1.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_______之中,生态系统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其本身具有一定的________能力。2.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时,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的________。3.由于生态系统的这种_______机制,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能较长时间的保持一种______平衡。【精讲点拨】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生态系统可以通过自我调节达到一种平衡状态,我们把这种平衡状态称为生态平衡。生态平衡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另一方面是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4.结合前四节所学的内容我们一起来分析这一题,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加深知识之间的联系。数量3.紫色是驼鹿的变绿色是狼的变化学生积极的讨论并回答问题生1:驼鹿先上升后下降,狼先下降后上升。狼与驼鹿是捕食关系生2:鹿会大量的增加生3:不会,因为鹿群之间要争夺食物和空间学生思考问题生1:蛇的数量会上升,草的数量会下降生2:鼠的数量下降生3:草的数量上升生4:鼠的数量上升当一种成分发生变化是会引起其他成分相应的变化,各种到成分之间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不看课本,把知识点归纳出来一分钟时间速记小组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准学生认真听课下铺垫通过讨论和教师的点拨让学生理解狼和驼鹿的数量始终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带领学生分析让学生理解草、鼠、蛇的之间的数量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并采用竞争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4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