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延安纪念馆有感篇一。参观延安革命圣地观后感延安精神放光芒延安精神,对今天的人们说来,似乎已经是一个遥远的故事。那故事写在延安黄土高原的折皱里,写在历史的交响乐中,写在了千百万贫苦老百姓的心坎上。黄金有价,延安精神无价。因为它是共产党人用生命和鲜血,用一个个壮举、一回回老百姓普遍认同的行动和事实谱写的壮歌。这曲壮歌,惊天地,泣鬼神;这曲壮歌,得人心,壮行色;这曲壮歌,惊世界,奏凯旋。她,哺育了一代代中华儿女;她,唱出了一次次quot;风景这边独好quot;。她,使蒋介石、国民党黯然失色;她,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信步走出阴霾,走出黑暗,走出日寇、美帝国主义的荼毒、围剿和封锁。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再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尽管有太多曲折、太多艰辛、太多磨难、太多坎坷hellip;hellip;然而,有了延安精神,我们就走得稳健,活得踏实,苦中有乐,豪情满怀,信心百倍,所向披靡,永远高唱quot;大风歌quot;。有了延安精神,没有人可以有人,没有枪可以有枪;有了延安精神,不仅可以创造奇迹,亦能够铸就新的辉煌。因为我们身后有亿万人民的支持、滋养,我们思想和精神的茶饭里有泥土的芬芳。遥想当年,延安的土窑洞、煤油灯;小米饭、南瓜汤;土棉布、来福枪hellip;hellip;那么艰苦的条件,那么简陋的行装,人民的军队面对那么强大的敌人,入枪林,冒弹雨,抛头颅,洒热血,突破国民党八百万精锐部队的围追堵截,却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什么高原古城--延安,被西方人士称为东方的quot;耶路撒冷quot;(麦加),有着磁石般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北京、上海、广洲、武汉等等大城市的知识精英、青年学子,甘冒生命危险奔赴延安,用他(她)们的话说:quot;打断骨头还有筋,扒了皮肉还有心hellip;hellip;爬也要爬到延安城。quot;为什么白求恩、柯棣华、斯诺、斯沫特来hellip;hellip;等等外国友人,被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诸多党的领袖人物的英雄气魄和人格魅力所诚服呢。我想这本不是什么高深的数学命题,更不是歌第1页共16页德巴赫猜想,并不难解析。用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的话说:quot;得天下者,共产党也。quot;那前提不言自明,因为共产党得人心。因为在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上没有脱离人民群众的quot;洋气quot;,更多表现的是颇具亲合力、亲民爱民为民的泥土气息。他们身上臃肿的土布棉衣、带布丁的服装、坦诚的笑容、田间地头与老百姓拉家常,席地而坐;在窑洞里、炕头上,走访普通百姓,吁寒问暖,倾听他们的心声,当机立断,解民忧,办实事。那不是做秀,不是扎势,不是形式主义的虚玄,而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的真实流露和生动写照。这本色辉映着延安精神,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活,丰富着延安精神的内容。诚然,不论你如何宣传,别样标榜,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人民群众并非愚民,而是真正的英雄,他们才是真正的评判者和仲裁者。他们认定了quot;共产党,为人民quot;的政治本色,是在与国民党政府的贪污、腐化、剥削压榨人民,为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等少数人谋利益的比较中认识和取舍的。于是指名道姓痛斥蒋介石:quot;你是中国的委员长,看上去你就不是个好皇上。quot;据说,蒋介石退守台湾后,仍然对其垮台之速,恍若梦昧,百思不得其解,好一段时间打不起精神,黯然伤神。呜呼。蒋介石拟或心有所悟,但想到了岂非做得到。国民党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从出发点、立足点以及其归宿,都是由其反共反人民的政治本性决定的。它与共产党和以毛泽东为首的革命领袖人物的初衷、胸襟、气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事业而献身,无私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过去、现在乃至将来,都是一再被历史和现实证实并被继续证实的一条铁的历史定律。难道不是吗。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悲剧,已经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写下了沉痛的一页。前车之鉴,岂可漠视。列宁说过。quot;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quot;。延安精神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延安人民留给我们的一份厚重的宝贵的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纵是新中国业已建国55周年,共产党已经走过了八十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