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4课时)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利用判定定理证明与圆有关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难点:画辅助线,运用圆的知识.三、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巩固旧知1.填空:(1)如图,AB∥CD,则△∽△,;(2)如图,在Rt△ABC中,CD是斜边上的高,则△∽△∽△.2.填空:(1)如图∠A=∠,∠D=∠;(2)如图∠PAD=∠,∠B=∠.(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做了几个题目,这节课我们再来做几个题目,先看一道例题.(三)尝试指导,讲授新课(师出示例题)例已知:如图,弦AB和CD相交于⊙O内一点P.求证:PA·PB=PC·PD.(先让生尝试,然后师分析证明思路,最后师生共同完成证明过程,证明过程如下)证明:连结AC、BD.∵∠A和∠D都是所对的圆周角,∴∠A=∠D.同理∠C=∠B.∴△PAC∽△PDB.∴.即PA·PB=PC·PD.(列时,要让学生自己找PA,PC的对应边)(四)试探练习,回授调节3.填空:如图,PA=3,PC=2,点P是AB的中点,则PD=.4.已知:如图,弦BA和DC的延长线相交于⊙O外一点P.求证:PA·PB=PC·PD.(提示:连结AC)5.填空:在上题中,如果PA=3,AB=2,PC=2.5,则PD=.(五)归纳小结师:本节课我们做了几个题目,做这几个题目不仅用到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还用到了一些圆的知识.譬如用到了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用到了圆内接四边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在有关圆的图形中,因为相等的角比较多,所以常常会有相似三角形,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相等,就能得出线段的关系.(指例题)这是解决和这个例题类似问题的一般思路.课外补充作业:6.已知:如图,AB是直径,PB是过点B的切线.求证:PB2=PA·PC.(六)布置作业:1.课本习题2.作业本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