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课程标准素养解读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1.梳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时空观念)2.辩证认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唯物史观)3.以相关史料为依据认识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实质。(历史解释)4.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把在经济全球化中形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汇合点和利益共同体提到新的历史高度。(家国情怀)知识点一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1.进程(1)新航路的开辟开始了经济全球化的过程。(2)进入20世纪以后,特别是90年代以来,经济领域的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2.原因(1)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2)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3)两极格局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4)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3.表现(1)贸易:国际贸易迅速发展,范围不断扩大,贸易额不断增加。(2)生产:国际分工日趋成熟,分工更加精细,跨国公司成为活跃在世界经济中的主体。(3)资本:生产和贸易的全球化,货币的交换和流动规模日益扩大,速度加快。4.意义(1)使经济活动跨越了民族国家的疆界,加强了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2)有效地利用和配置世界各地的资源,提高生产率。(3)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4)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知识点二问题与展望1.存在问题(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2)加剧了世界经济的投机性和风险性,经济危机一旦爆发,其传染性和破坏性都空前增强。(3)环境问题严重,进一步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威胁着人类的生存。(4)加剧了全球范围内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力图推广西方的价值观。2.展望(1)全球化的历史趋势是无法改变的,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1(2)只要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以及国际政治新秩序,对经济全球化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就能够达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全面认识经济全球化史料一某手机生产[解读]①处信息反映了手机生产的地区分工情况。[思考](1)史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手机生产的国际化。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加强。史料二全球外国直接投资额的增长②时间数额(亿美元)1980年5201997年40001998年4300—4400[解读]②处信息表明投资数额呈迅速增长趋势。[思考](2)史料二中的表格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伴随生产和贸易的全球化,货币的交换和流动规模日益扩大,速度加快。史料三[解读]注意漫画人物形象与坐标图中发达国家数量等相关要素。[思考](3)史料三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什么?【提示】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发展中国家的应对措施1.表现(1)贸易自由化:世界市场容量越来越大,各国对世界市场的依赖程度也日益2增大。(2)生产国际化: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它不仅对生产超越国界提出了内在要求,也为全球化生产准备了条件,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3)资本全球化:各国金融命脉更加紧密地与国际市场联系在一起,国际投资中资本流动规模持续扩大。(4)科技全球化:它是指各国科技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具体表现为先进技术和研发能力的大规模跨国界转移及跨国界联合研发的广泛存在。2.应对措施(1)发展中国家必须积极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2)发展中国家在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趋利避害。(3)要加强和扩大“南南合作”,争取国际经济运行规则向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方向调整(4)打破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一、近现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历程基本过程时间推动原因主要表现世界市场雏形出现15、16世纪之交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商品输出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经济一体化,整体世界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二战”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