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主题太平天国运动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岳麓版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中第2课:《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运动,是先进的中国人第一次提出向西方学习,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体现了近代中国人探索救国救亡,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努力。课标要求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教学重点:太平天国爆发的原因、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及其失败的原因教学难点:对两个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比较把握二、学生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求知欲较强,历史思维能力较薄弱。学生在初中对太平天国运动已有所了解,初步掌握了一些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能力。因此根据学生心理、知识、能力基础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从现实切入,借助网络、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构建高效课堂,对重难点进行突破性,训练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体验、认识和理解历史问题,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目标可分为三级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不同,培养阅读历史文献并运用已学知识观察历史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史料阅读分析与问题探究相结合,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近代的农民运动有恰当的认识。认识到农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重要作用,从而关注农民,关注农村。四、教学环境Y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1、知识导入:播出大型历史剧《太平天国》剪辑视频,渲染课堂气氛预期效果:引起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对本课内容产生兴趣。2、探究背景部分:播放一个小视频,让学生提炼信息。预期效果:抛弃枯燥乏味的文字材料,让学生体验视频资料,以多种形式来呈现史料,同时可以培养学生提炼历史信息的能力。3、两个纲领的比较和结尾部分:使用表格和视频资料,清晰易懂,学生感兴趣。预期效果:通过多媒体展示探究问题,分析出太平大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的这种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决定了他们在思想上提不出科学的理论,政治上提不出正确的革命纲领(就此使用表格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组织上无法克服宗派主义倾向和保持内部团结,所以他们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它的失败只能证明“农民阶级无法通过自身来解放自己”观点的正确,也证明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只有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习、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导入新课图片展示孙中山、洪秀全两人简介和思想观看视频,思考两者共性和不同视频资料自主学习起义原因、过程、失败原因归纳起义原因、过程、失败的必然性图片、地图、合作探究1前后两个纲领的内容、意义两者的区别、对两者的评价图片合作探究2天京事变的过程结果探究事件是偶然还是必然课件展示农民阶级局限性精讲点拨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归纳主客观原因表格知识建构本课知识结构突出重难点图示有效训练讲义上的练习题学生自主作答展示答案和讲评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本课的特色教学总结如下:一、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本节课设计了两次大的小组讨论:自学—合作—展示—点评的方式,分别是在太平天国运动的两个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和评价太平天国运动中。二、氛围的创设情感态度价值的培养为进行氛围创设,感染学生,本节课在开头和结尾处都伴有视频和学生的深情朗诵。三、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本节课几乎没有让学生完全从课本上找出的答案,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