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矿产地质调查经验与体会矿产是我们正在开发利用的资源,随着资源的越来越少,需要我们去重新发掘矿产地,这就要先做好地质调查。下面小编带来的是。茫茫戈壁的地质人,历时三载的1:5万矿产地质调查,以围绕查明基地矿产资源条件、支撑找矿突破为目标,开展有利成矿远景区内重要成矿带、典型矿山深边部及外围浅覆盖区矿产地质调查工作,试验新技术新方法,集成快速绿色有效评价技术方法组合,查明成矿条件、评价成矿潜力、提交找矿靶区。项目实施过程中参照最新的《矿产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000)》执行,取得较好的找矿效果。思考与进步,杂文以记之,望探讨共同进步。1.经验与体会(1)重继承、讲创新最新的《矿产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000)》强调工作要在前人1:5万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地质调查等工作的基础上开展,突出对前期成果认识的继承与发扬。如开展**幅矿产地质调查时,参照前人厘定的该区au为优势矿种,工作开展过程中,注重金矿的寻找,进而发现**金矿找矿靶区。同时,强调创新应用最新的理论认识及找矿进展指导找矿。如工作中提交的多处铜镍找矿靶区就是在已有铜镍找矿新发现的指导下,通过调查评价发现的。(2)重视预研究,聚焦重点工作区重视预研究,调查目标更明确。在预研究过程中,加强已有资料的收集与二次开发,吸取前人工作的成果,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同时,作为本次工作方法选择上有效指导和借鉴的依据。在典型矿床研究的过程中,确定工作的有效目标体,重点关注,达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从寻找预测矿(化)体赋存位置转变为寻找预测成矿地质体,可操作性更强。聚焦重点工作区,有效工作量得以发挥重要作用。矿产调查过程中,不均匀使用工作量将是1:5万矿产地质调查工作中的一个突破,在预研究的基础上,划定重点工作范围,强化找第1页共4页矿意识,突出找矿工作。(3)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打破传统工作流程矿产地质调查工作中,应注重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加强有效勘查评价方法的集成。如超低空航磁工作的开展,可快速的指导成矿远景区的圈定;高精度遥感的应用,优化了地质体的圈连;浅钻工程的有效实施,拓展找矿空间进入浅覆盖区;手持式快速分析仪(xrf)的普遍应用,加快了勘查评价的进度,节省了分析测试成本;数字填图系统的普遍推广,使得浩瀚的资料整理、归档,得以及时、便捷,二次开发更方便。为此新方法新技术的试验与应用将是未来矿产调查工作中,必不可缺少的环节。2.改进建议(1)做好顶层设计,统筹工作安排矿产地质调查工作与成矿理论认识研究,是一个系统的、持续的综合研究工作,涉及范围广,涵盖学科多,因此,有效的综合各方认识,协调各工作手段进展,已达相互促进、相互印证之目的,尤为重要。(2)深入成矿系列及三位一体找矿理论认识本次矿产地质调查工作确定cu为优势矿种,确定vms型、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岩浆型铜镍矿为主攻矿床类型,以此开展的典型矿床研究工作,在开展矿产地质调查过程中,切实有效的发挥指导作用。如在主攻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是成功的,发现了一大批有价值的找矿线索,这可能与该类矿床跨构造单元产出、成群成带集中分布的时空分布特征有关。同时理论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在主攻vms型、斑岩型铜多金属矿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如红海铜锌矿是东天山地区早古生代唯一的vms型铜多金属矿,其在成矿理论认识、找矿方法指导等方面均占有重要地位,但外围(1∶5万尺度)有关该类矿床的找矿新发现与突破,则进展不大。是否与该类矿床特殊的时空分布特征特征有关。就如同北疆泥盆纪3大盆地内各自产出一个不同矿种的vms型矿床一样。赤湖铜矿开启东天山斑岩型矿床找矿的大门,土屋-延东铜矿的发现,实现了该带上铜矿的找矿突破,但随后,围绕土屋成矿带内投入大量的矿产第2页共4页勘查工作,所取得的找矿成果确寥寥无几。这与世界上典型斑岩成矿带内动辄数个大型、超大型矿床连续分布的特点相差甚远。是该区斑岩型矿床成矿特征不够典型、成矿条件不够成熟,还是已形成矿床隐伏在浅覆盖区之下有待发掘,将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3)矿床地质与经济地质更紧密结合现行矿产调查规范中,尤其是在靶区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