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科目八年级地理主备审核授课时间___月__日课题第八章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一)学案一、课标告诉我们: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及成因。二、本节课我们要做到:1、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的评价,读图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通过分析,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认识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三.我会做:新知预习1.黄土高原东起、西至、南连、北抵。跨越、、、等省区。2.黄土高原黄土物质是由作用形成的。3.关于黄土高原叙述正确的是()A.黄土高原是世界上喀斯特地形分布最广泛的地区B.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泛的地区C.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D.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有许多山间小盆地4.黄土高原的主要地貌有()A.黄土坡B.黄土塬C.黄土峁D.黄土梁5.简述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活动探究一、自然地理环境【范围】1、读图8.65“黄土高原的位置”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总结:在我国北方的大地上,有一片被深厚黄土覆盖的地区——黄土高原,它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跨越了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讲述: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并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黄土地形景观——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等。【地形特点】2、读图8.66“黄土高原景观”认识“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仔细比较“塬、梁、峁”的景观特征。提问:我们所处的地方是哪一种黄土地貌景观?黄土塬过渡:我们已经知道,黄土高原表现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特点,“塬、梁、峁”等地貌类型多样,这些特征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严重的水土流失】1、让学生分析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进行分组讨论,然后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帮助他们进行归纳总结。1)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水、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等。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流速越快,对地面物质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黄土丘陵区,地面坡度大部分在教学侧记动动手:你可以亲手计算一下:地球表面积为亿平方千米,陆地为1.49亿平方千米,占﹪;海洋为3.61亿平方千米,占﹪。动动脑:人们当初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把它叫做“地球”,而不叫做“水球”呢?现在要不要给我们居住的星球改名字呢?15°以上,有的达30°,坡长一般100米~200米甚至更长。每年每公顷流失25吨~100吨,甚至225吨以上。②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因此加剧了水土流失。③地面物质组成。黄土高原几乎为黄土所覆盖,黄土多为风积物,土体疏松、多孔隙,垂直节理发育,干燥时较坚硬,能保持直立陡壁,遇水侵蚀后易崩解,抗蚀力很低。④植被。达到一定郁闭度的林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能力越强。而黄土高原恰恰是一个植被极度缺乏的地区。引导学生完成活动1:“阅读图8.6,讨论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得出“植被覆盖率越高,涵养水源的能力就越强,水土流失状况相对就不会特别严重。”2、让学生阅读图8.67的对话,分组讨论认识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引导学生归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2)人为原因主要有: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面植被。②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土保持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同时,将大量废土弃石随意向河沟倾倒,造成大量新的水土流失。3、引导学生完成活动3:我国是水土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