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分类与物质性质本节教学内容是鲁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一节《元素与物质分类》的第一课时。本节从分类的角度出发,安排了安排了“元素与物质分类”,在整个高中化学学习阶段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学生通过对分类方法的系统学习,可以分类梳理一下已经学习过的化学知识,将这些化学知识在头脑中进行系统化处理,使学生感悟到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分类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科学学习方法。而在本章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还要利用这种方法,学习化合物的分类,反应类型的分类等等,这种方法实际也要贯穿于学生整个的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从宏观上学习对物质的分类,从微观上辨析物质的分类,体会微观粒子的变化对宏观物质的性质的影响。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建立物质分类的基本模型,理解通过对物质的分类来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为后续的化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方法基础。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学习探究,经历对物质进行分类的过程,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建立物质分类的科学思想,体会化学研究过程中的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对物质分类过程和分类应用的理解,体会掌握科学方法就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建立高效学习的科学精神。建立分类的科学思想,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根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多媒体一、导语在图书馆中为什么我们很容易就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在网页上为什么我们能迅速挑出所自己需要的信息呢?这是因为因为书、信息都按一定标准进行了分类且根据类别已经摆放好了。在我们生活中还有类似的例子吗?投影:超市图片、一些碳元素的物质在我们接触的事物中,应用分类方法的例子很多,分类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也就是说分类是有依据的,我们也可以称为分类的标准。二、知识回顾1、初中学习中,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2、对于自然界中的物质,从状态上可分为固态、气态、液态三态。3、对于化合物,我们可以根据组成特点,把它们分为:氧化物、酸、碱、盐四大类。4、对于化学反应,在初中我们把它们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分别是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思考:上述分类的标准是否相同?你的见解是什么呢?与同伴交流并说出答案,老师引导学生构建出分类标准并总结。三、讲授新课板书:元素与物质分类第一课时投影:交流·研讨下列物质:钠、镁、铁、氧化镁、氯化钠、氢氧化钠、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气、氢气氧气、氯化亚铁、三氧化二铁、碳单质、硫酸、碳酸、氯化铁等1.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有哪些?2.如何从元素组成的角度对这些物质进行分类?活动一:让学生回答:每种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活动二:哪些物质由一种元素组成?哪些物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活动三:将“元素组成的角度”作为标准,对物质如何分类?讨论并回答。活动四:请同学们填一填1.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单质,其中,由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称为金属单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称为非金属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化合物,化合物可以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等。2.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时,称为元素的游离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时,称为元素的化合态。板书: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思考与交流1.上面图片对物质进行分类,分类的依据、标准是什么?2.上述物质分类后,同一层次的物质类别间有交叉现象吗?是否相互独立?活动五:酸按强弱怎么分?按电离出氢离子数怎么分?按酸根是否含有氧元素怎么分?······碱按强弱怎么分?按电离出氢氧根离子数怎么分?按溶解性怎么分?······反思:分类标准不同,结果相同吗?活动六:同学们讨论并交流结果碳元素存在于碳单质、碳的氧化物(如CO、CO2)、碳酸盐(如碳酸钠、碳酸钙)等物质中;铁元素存在于铁单质、铁的氧化物(如氧化铁、氧化亚铁)、铁盐(如氯化铁、氯化亚铁)等物质中。板书:同一种元素可以存在于不同类别的物质中活动七:请同学们计算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中碳元素化合价分别是多少?氧化铁、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