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萝瀑布》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和交流的形式赏析文中写景的妙处。2、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寄寓在景物中的情感。3、借助背景资料深入理解本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状物抒情的哲理散文,作者从眼前实景写起,融情于景,由情入理,在写花中抒发了积极的人生情怀,寄寓了深刻的人生哲理。由此设计了以下重难点教学重点:以诵读和交流的形式赏析作者状物之妙。教学难点:借助背景资料深入理解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教学设想因为本文是本单元最后一篇散文,学生对写景的方法都有所掌握。所以本环节的教学以学生交流的形式为主,教师加以适当的点拨。本文的难点是文中的蕴含着的象征义,关于这点的教学教师要借助相关的创作背景和引导,让学生真正的懂并从而对自己的人生有一定的思考。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各个角度拍摄的紫藤萝图片,音乐教学流程预习阶段1、字词自学。2、读顺课文。3、划出文中作者行踪的词语或句子。一、导入同学们,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大自然的草木枯荣、候鸟去来总能牵动人们的情思,引发人们的联想,从而生发出人生的哲理来。茅盾先生看到了白杨树就想到了西北的农民和敌后土地上的哨兵以及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那么,当女作家宗璞站在一大串紫藤萝面前,她会联想到什么呢?(听老师朗读课文)二、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划出文中作者行踪的词语或句子。——不由得停住了脚步——伫立凝望——加快了脚步三、欣赏作者笔下景1、作者为何“不由得停下了脚步”?——紫藤萝的美吸引了作者。2、紫藤萝美在何处?请同学们在文中划出“藤萝美”的语句,前后桌间交流一下,并读出藤萝的美感。3、教师指导学生如何鉴赏散文中的景物描写,即注意作者写景时的顺序、角度、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景物的特点。4、请学生按照提示再次品读刚刚划出来的美景,并在老师的指引下理清写景的顺序并完成板书。整体(远)一条瀑布(近)一树藤萝一穗花(特写)局部一朵花5、请学生按照提示再次品读刚刚划出来的美景,并在老师的指引下赏析写景的方法。重点赏析以下几处。第1小节:形——像一条瀑布色——深深浅浅的紫色,辉煌的淡紫色动感——“流动”(写出了阳光下紫藤萝色泽的深浅之美)“挑逗”(写出了紫藤萝的风中阳光中张扬的姿态)此处远观,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紫藤萝的勃发的生命力之美。第3-5小节:形——盛开色泽——闪光动感——“挨”“接”“推”“挤”“笑”“嚷”(活泼热闹调皮)环境——“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没有蜂围蝶阵”(环境的寂寞)此处近赏,运用了环境烘托的表现手法及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紫藤萝绽放的生命力之美。第6小节:每一穗花——形——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色——上浅下深,底部沉淀每一朵花——形——“像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此处特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藤萝花朵新生的生命力之美。第8小节:味——“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这里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藤萝香气的清淡、朦胧和美妙。6、教师总结:女作家宗璞以她女性的独特敏锐的视角按照整体到局部,远观、近赏到特写的角度,运用了环境烘托的手法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出了紫藤萝形、色、味全方位的美感。7、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朗读体会。四、品味作者心中情1、因为紫藤萝的美吸引了作者,所以,她“不由得停住了脚步”。那么,如此美的藤萝花让作者在花前伫立凝望,她由眼前的花想到了什么呢?——第7小节中“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第8小节中十多年期家门口的一株遭遇不幸的藤萝。2、结合所提供的材料思考,作者为什么由如此美的藤萝想到却是不幸的事和物呢?【材料一】此文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50岁,正是精力充沛、学识丰富、大有作为的年龄。可惜作为一名优秀的航空人才的他当时被检查出身患绝症,其时命在旦夕。1982年5月6日,小弟病症正在复发期。【材料二】十年浩劫期间,宗璞一家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受到了批斗与打击,其父冯友兰(中国著名哲学家)更是首当其冲,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