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主题交通与通讯的变化一、教材分析《交通与通讯的变化》是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Ⅱ第二单元第十三课的内容。本课上承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下启第四单元改革开放以来的生活巨变,是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专题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二、学生分析高一学生通过对近代中国经济史的学习,对我国的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有了初步的概念认识,但是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规律性的认识。能力起点:本课与人们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学生具有较浓厚的兴趣。利用相关的图片和材料,让学生直观感受,并引导学生分析变化的影响,从而形成相对较为系统的理性认识三、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当前实际以及学生特点制定教学重点:交通和通讯工具变化的史实。依据:根据课程标准设置,变化是本课的基础,也是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突破策略:通过学案导学梳理知识点,图片直观感知。教学难点:交通和通讯工具变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依据:高一学生理性思维较弱,对变化的影响认识不够全面。突破策略:借助材料重现历史情境,分析归纳,总结方法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历史是由鲜活的人物、事件组成的,如何凸显历史课生动、有趣的一面,改变历史课“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距离感和朦胧色彩,一直是新课程历史教师探讨的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教学的渠道得到了极大的拓宽,课堂的触角也不断得到延伸。1、利用音频导入,回家过年,提升学生兴趣感悟历史,感悟生活。2、利用图片、史料再现历史情景,培养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3、利用思维导图构建本课的知识体系。4、利用历史评价方法,史观让学生认识交通变化带来的影响。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导入新课歌曲《回家过年》,配以图片春运如今已经打上了中国特色的标签,在外忙碌、打拼一年的人,无论离家多远,都要尽量赶在除夕之前回家过年,释放满满乡愁的正是日益先进的交通工具,以此感悟新课。音频感知历史,梳理表现以学案为依托,表格的形式梳理近代中国交利用图片(古代与近代)的对比让学ppt、图片通、通讯的表现。生直观感受交通、通讯的巨大变化,形成感性认识。利用图片和史料,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总结变化艰难的影响因素,培养分析能力,适当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探究历史,理解影响五段材料创设历史场景,学生展示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总结方法,理清思路,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理解影响。Ppt、图片感悟历史,感恩生活借助图片增加教学趣味性,展示新时期的家乡交通成就,激发学生身在家乡的幸福感、自豪感,贴近生活。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1\教法:学案导学法、直观演示法、问题探究法,层层推进、步步提高,贯彻由具体—抽象—具体的教学原则。学法:合作探究、分组讨论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课后活动建议:(1)调查家乡交通近二十年的发展变化,并制作图表(或以曲线、柱状图表示)方法指导:制作图表示应从车辆数量、种类的变化,公路里程的变化,公路建设的变化等方面入手。(2)调查交通变化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并撰写调查报告。方法指导:从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使人们的交往便捷及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等方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