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教学目标1.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了解化学学科的发展趋势。2.通过从道尔顿原子结构模型到量子力学原子结构模型等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学习,了解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艰难过程。3.通过汤姆生原子结构模型、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等的学习,体验科学实验、科学思维对创造性工作的重要作用。4、了解钠、镁、氧等常见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情况,知道这类原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常通过电子得失使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的事实;通过氧化镁的形成反应初步了解镁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本质。重点难点钠、镁、氧等常见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情况教学方法探究式板书设计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世界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二、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三、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的关系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课题:我们已经知道,自然界存在的和人工合成的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原子以不同的方式结合成了形形色色的物质,能否举例学生发言:列举实例。用心爱心专心说明?因此,有了对原子及其结构的认识,人们就能更好地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就可根据需要制备出各种具有不同性能的物质。启发引导:人类对于原子结构的认识是一步一步逐渐深入的。每前进一步,都是建立在实验研究基础上的。请做第2页上的“你知道吗?”。学生思考、发言。启发引导:现在,人们已经知道,对于多电子原子,可以近视认为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请看第4页上的图1-7。请推测氟、氯、钠和铝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情况。学生看图并推测氟、氯、钠和铝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情况。引导:在化学反应时,发生变化的是原子结构的哪部分?请交流与讨论第4页上的问题。学生交流并讨论。引导:可见,在化学反应时,原子核不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像钠、镁、铝等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反应时容易失去电子,氧、氟、氯等活泼非金属与活泼金属反应时容易得到电子,通过电子得失使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请做第5页上的“问题解决”。学生讨论并解决问题。启发引导:可见,在化学反应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的数目及元素的化合价都有重要的关系。结构决定性质,尤其物质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明确要点。引导练习:做第8页上的练习1。学生练习。引导总结:通过本节课学习,同学们学到了哪些知识?请总结。学生反思总结。布置作业:预习下一节内容。学生完成作业。用心爱心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