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第一中学高一语文下册《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北京版教学目标:1.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2.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3.学习联系上下文对疑难问题进行探究的方法。教学重点:1、培养“整体把握,筛选信息;研究探讨,深入领会”的阅读习惯;2、领会“以无胜有,以少胜多;以虚衬实,虚实相生”的艺术原则。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为什么环肥燕瘦西子病却都能成为历史上有名的美人呢?为什么梅艳芳红颜早逝令许多人悲痛惋惜,可也有人说她的死是一种美,是绝代芳华呢?为什么因曹雪芹困顿早逝而没有写完的《红楼梦》却依然令人痴迷说不尽道不完呢?为什么美丽的“维纳斯”雕像失去了双臂却被举世公认为法国罗浮宫的第一珍宝呢?明确: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杨玉环因其肥而更显其雍容典雅之态,赵飞燕因其瘦而更添轻盈迷人之姿,西施因其病而更增娇媚婉转之韵;梅艳芳虽天夭其寿却芳华绝代,给人们留下了永远光辉灿烂的艺术形象;曹雪芹留下未竟之《红楼梦》而辞世,却引出了后世无数痴人说红楼论红楼续红楼,万古流芳;维纳斯虽失双臂却从其出土以来就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一直倾倒了全世界的观赏者,漂向了更远更远的国度,超越了更久更久的时代。以上这些,都说明了这样一个美学命题:缺憾也是一种美。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形式,缺憾美不仅存在于艺术领域中,还普遍地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正是艺术因缺憾而完美,生活因缺憾而多彩。今天我们学习的清冈卓行先生的随笔《米洛斯的维纳斯》就不仅向我们展示了这种缺憾美,而且还告诉我们怎样去欣赏缺憾美。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教师先引导学生看课文注释①,然后提问3:你对维纳斯了解多少?你个人认为维纳斯有双臂与没有双臂哪个更美?为什么?(学生发言后,教师用投影仪展示罗浮宫的世界“三宝”图片,简介西方神话中的维纳斯,同时介绍文学史上海涅、乌斯宾斯基、屠格涅夫等作家与“维纳斯”有关的几个逸事,激发学生学习和探讨的积极性)二、作者与维纳斯雕像介绍:清冈卓行,1922年生于中国大连市,就读于东京大学,日本当代诗人、小说家,法政大学教授。1969年以短篇《洋槐林立的大连》获芥川奖,1984年获现代诗人奖。其它作品有《早晨的悲哀》、《大海的眼睛》等。米洛斯的维纳斯,又称“米洛斯的阿佛洛狄忒”,大理石雕,高204厘米。相传是古希腊亚力山德罗斯于公元前150年至前50年雕刻的。在古希腊神话中,阿佛洛狄忒是爱与美的女神。罗马神话中称维纳斯。掌管人类爱情、婚姻、生育以至一切动植物的生长繁殖。生于海中,以美丽著称。其雕像于1820年发现于希腊米洛斯岛,为半裸全身像,面容俊美,身材匀称;衣衫滑落至髋部,双臂残缺,仍展示出女性特有的曲线美,显得端庄而妩媚。《米洛斯的维纳斯》选自《当代世界名家随笔》,作者清冈卓行抓住维纳斯残缺的双臂展开议论,提出了维纳斯双臂残缺不但不遗憾,相反是“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是向着无比神妙的整体美的奋然一跃”的观点,见解独到,分析说理有很强的说服力。三、解释词语,并给加点的字注音:攫住出神入化发掘矫揉造作标新立异赘言丰腴不可思议销魂勾魄胳膊顺理成章迥然不同回溯精美绝伦驰骋饶有兴趣二、研习课文,探讨主旨(一)、整体把握,筛选信息,初步感知课文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问题4:作者在这篇随笔里表明了怎样的艺术见解?(要求学生必须用文中原句回答,这一步主要是让迅速找出文章的主旨句及能佐证各部分大意的关键句,梳理出文章的结构,明确行文的思路)明确:本文开门见山,亮出观点:“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并以此统领全文。在自然分成的三个层次的开头,都用一句话概括了该层次的大意,行文过渡十分自然,脉络十分清晰。结构大体如下:(板书)一、必须失去双臂二、不可复原双臂三、只能失去双臂(二)、研究探讨,深入领会,深入理解课文1、研习课文第一部分生读第一部分,并思考问题5:维纳斯双臂的失去给了作者怎样的感受?他是怎样具体阐述这种感受的?学生快速浏览,划出相关语句,然后回答(用原文语句回答,注意“感到”一词)。明确:作者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