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3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39页绪论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一)相关概念的诠释1、“西方”(1)地理意义:欧洲、北美(2)政治意义:意识形态角度区分地域和文化,同社会主义国家相对(3)文化意义:有着共同文化源流的欧美地区,包括日本。法律思想史上所指的西方主要是文化层面上的。文化源流:古希腊文化—奠定西方政治,文化的基本框架,是其共同渊源基督教文化—代表人们的宗教信仰和精神支撑某学者:世界三大文化——基督教文化中华文明伊斯兰文化2、“思想”·说法一:思想与学说应当有所区分思想:成型的、稳定的、被认可的学说:仍在讨论和验证中的·说法二:思想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可以是初级的也可以是高深的,因此学说是包含在思想内的。·老师:思想与学说是应该适当区分的,这有利于突显以成熟思想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西方思想的三大部分(西方思想所关注的基本问题?)(1)人论:对人的本性、异化、社会地位等问题的研究(2)社会论:社会的起源,本质,社会活动的内容、表现形态,人与社会的关系(3)理想论:社会生活的原则,社会理想的形态,社会理想的实现途径3、“法律思想”·更多是人们法律的现实主义的看法,更多是面对社会的、实际的·笼统的讲,法律思想史有关法律的观念和学说·法律的起源是由于人们的相互猜忌,芸芸众生对自身的保护和利益的追求,因此人们对法律的看法是现实主义的,法律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面向社会的实际。“法律思想”需要被放入社会大场景中去认识和思考。·法律文化:法律制度;法律思想(居中心地位);法律技术(二)西方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对象1、一般表述·最早的统编教材:西方历史上各种法律思想、观点、理论、学说发展沿革的历史、特点和演变规律·现在教材:研究西方法律观念发展变化的历史分支学科注意:1)研究法律思想,不是研究制度和技术2)西法史毕竟是历史,意味着必须在法律制度史和文明史的框架内,通过历史来阐述、挖掘其背后的思想,即“以史带论”。既要与法制史区分,又要在制度史的背景下来研究。且要超越制度史的束缚。2、具体表述(1)地域:西欧、北美的法律思想(2)时代:古希腊罗马的奴隶社会、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3)内容:a.剥削阶级的法律思想第2页共39页第1页共3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39页b.马克思主义c.空想社会主义3、三种基本思路:(1)抽象价值:重点定位于法律以外的,客观的,抽象的价值标准,并借此确定实在法的定位。·自然法学派、哲理法学派、宗教法学派(2)法律形式:法律本身,包括关注概念、规范、结构、逻辑推理·实证法学派,分析法学,概念法学,制度法学,语义法学,行为法学(3)法律实效:法律实施的实际效果,在社会生活的具体运行中能否产生效益4、西法史与其他学科的联系(1)西方政治思想史(2)西方哲学史(3)西方伦理学说史(4)西方宗教学说史(三)西法史研究意义1.丰富法学知识2.提高思维能力3.加深对法律知识的理解4.了解西方现代法制的精神5.提高鉴赏和分辨能力二、西方法律思想史的分期与基本特点(一)西法史的几个阶段1、古希腊罗马阶段:萌芽和产生时期,奠定框架·文化繁荣,所以思想先于制度而发展:法的本质、法和正义、法的分类、结构均被涉及·作为源头,其地位和作用显而易见,故研究必从希腊起,言必及希腊·罗马人是继承希腊人的理论和传统,将其付诸实践,若希腊人提供了精神,则罗马人就风险了实践途径·法律思想主要是法学从依附于其他学科而逐渐走向独立,法律思想也日益体系化,同时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过度,特别是罗马的法学家关于立法、司法的技术成为后世的典范,成为西方两大法系的共同源头。2、中世纪阶段(3世纪——14、15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时期,神学统治法学,从中世纪后期到阿奎那时代、罗马法复兴·特点:(1)西方法律文明的过度时期,希腊借基督中介,亚里士多德主义得到保留、传播并延续至今。(2)中世纪后期对基督教神学的改造使得人类历史上一些重要的法律原则得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