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新年第一课,习近平向党内高级领导干部讲了5个问题22.中国的民主落实于人民意愿有效实现73.“互联网+政务服务”助力一流软环境建设124.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185.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266.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507.在百年历史演进中系统把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地位598.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669.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70新年第一课,习近平向党内高级领导干部讲了5个问题2022-01-131月11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这次专题研讨班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深入研读和领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继续把党史总结、学习、教育、宣传引向深入,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小组注意到,习近平在开班式上深刻阐述了5个问题,分别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重视战略策略问题、永葆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这些阐述构成习近平“新年第一课”的主体脉络。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明确指出:“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在这次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进一步作出阐释: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层层递进的逻辑,揭示出一个道理:马克思主义能不能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关键在于能否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这涉及两层含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两者目的都是为了指导实践。虽然马克思、恩格斯曾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发展方向等作过科学预测和设想,但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就是一成不变的。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正如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怎样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本土化”?习近平提到“两个结合”,即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结合”体现的正是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当前,中国面临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前所未有。可以说,时代变化已经远远超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和中国,如果墨守成规、思想僵化,没有理论创新的勇气,不能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不仅党和国家事业无法继续前进,马克思主义也会失去生命力、说服力。只有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这是历史的辩证法。二在此次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那么,怎样准确找到新时代中国之“的”呢?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一个重要观点,就是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一个政党和国家来说,事业能不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取决于能否准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确定中心任务。换句话说,抓住了社会主要矛盾,准确判断中心任务,工作方能分清主次、有所侧重,从而更加“有的放矢”。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始终在发展变化。例如,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是当时的中心任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指出,什么时候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判断准确,党和人民事业就顺利发展,否则党和人民事业就会遭受挫折。他强调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做到了然于胸,同时又要紧紧围绕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当然,解决矛盾问题,要讲究战略策略。一般来说,战略是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判断和决策,策略是在战略指导下为战略服务的,二者辩证统一,但战略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