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试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55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各项对组成细胞有机物的描述,正确的是A.细胞质中仅含有核糖核酸B.组成淀粉、糖原、纤维素的单体都是葡萄糖C.多肽链在核糖体上一旦形成便具有生物活性D.组成脂肪的基本元素是C、H、O、P2.研究发现,冬小麦在秋冬受低温袭击时,呼吸速率先升高后降低;持续的冷害使根生长迟缓,吸收能力下降,但细胞内可溶性糖的含量有明显的提高。下列推断合理的是A.冷害初期呼吸作用增强,不利于抵御寒冷B.低温持续使线粒体内氧化酶活性减弱,影响可溶性糖合成淀粉C.低温使细胞内结合水含量降低,自由水含量增加,以适应低温环境D.低温使根细胞呼吸减弱,使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能力下降3.鲜蒜放入用盐、醋和白糖勾兑的冷开水中浸泡,一个月后就可以做成酸甜可口的糖醋蒜,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醋和糖分子不能进入蒜细胞,只能停留在细胞间隙里B.鲜蒜细胞死亡后,糖醋分子进入蒜细胞C.鲜蒜细胞在上述冷开水中会发生质壁分离,后因细胞死亡又自动复原D.进入蒜细胞的盐、糖和醋酸分子都是经过主动运输4.下列关于细胞增殖、分化、癌变和衰老的叙述,不合理的是A.细胞总体的衰老导致个体的衰老,但细胞衰老不等同于有机体的衰老B.体内正常细胞的寿命受分裂次数的限制,细胞增殖受环境影响C.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全能性的实现与分化无关D.细胞的畸形分化与癌细胞的产生有直接关系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一块农田疏于管理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一块农田的抵抗力稳定性提高后,它的恢复力稳定性一定降低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6.果蝇的灰身与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直毛与分叉毛为另一对相对性状。现有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右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注意事项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题卡的密封线内。答选择题时,将题号下的答案选项字母涂黑;答非选择题时,将每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空格里,答案不写在试卷上。考试结束,将答卷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A.正常情况下,雄性亲本的一个精原细胞可产生的精子类型是四种B.子代中表现型为灰身直毛的雌性个体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1:6C.控制灰身和黑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直毛和分叉毛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子代中灰身雄蝇与黑身雌蝇交配,可产生黑身果蝇的比例为1/47.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进行遗传病调查时,发现一位男生患有两种遗传病,进一步调查后画出其家族的遗传病系谱图如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病的遗传方式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B.从系谱图上可以看出甲病的遗传特点是家族中世代相传C.II7与II8再生一个孩子是患甲病女儿的概率为1/8D.已知II3不是乙病基因的携带者,则乙病的类型为伴X染色体隐性8.下列试剂与鉴定的物质及颜色变化对应不正确的一组是A.双缩脲试剂→蛋白质→紫色;健那绿染液→线粒体→蓝绿色B.龙胆紫染液→染色体→紫色;吡罗红→DNA→红色C.苏丹Ⅲ染液→脂肪→橘黄色;碘液→淀粉→蓝色;重铬酸钾→酒精→灰绿色D.甲基绿→DNA→绿色;苏丹Ⅳ染液→脂肪→红色;斐林试剂→麦芽糖→砖红色9.某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对噬菌体的DNA用32P标记,让其中—个已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标记的细菌,最后释放出100个噬菌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可以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最后释放出的100个噬菌体中,有98个噬菌体的DNA含32PC.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D.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10.关于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可以通过观察兔的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来了解减数分裂过程B.可以用桃花的雌蕊或蚕豆的雄蕊做实验材料C.必须在高倍镜下才能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