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需要逻辑一、教学提纲(一)不可自相矛盾1.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客观性。2.逻辑的分类;狭义逻辑的含义。3.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含义。4.不矛盾律的基本内容。5.依据不矛盾律制定的思维规范。6.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的区别。(二)不能骑墙居中1.排中律的基本内容。2.依据排中律制定的思维规范。3.不矛盾律与排中律之间的关系。4.不违犯排中律要求的有关情况。(三)必须首尾一致1.同一律的基本内容。2.依据同一律制定的思维规范。3.同一律与认识对象的变化发展。4.形式逻辑基本规律与科学思维的关系。二、结构分析及教学建议(一)本框的逻辑结构本框是专题二的引论,负载的主要任务有三:一是指明遵循形式逻辑基本规律是科学思维的必要前提;二是阐明广义逻辑与狭义逻辑的含义;用心爱心专心三是具体阐述不矛盾律、排中律和同一律的基本内容,违反依据这些规律所制定的思维规范会犯什么样的逻辑错误,运用这些思维规范应该区分和注意哪些问题。1.不可自相矛盾这部分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概述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阐释广义逻辑和狭义逻辑的含义;另一方面是讲解不矛盾律的内容。不矛盾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中的“第一”律。不矛盾律是规律,规律是客观的,具有普适性。通常所说的遵守或违反规律,实际上是指遵守或违反规律的要求,违反由规律所决定的思维规范。对于既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的论断,如果同时进行肯定,就违反了不矛盾律的思维规范,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但是,揭示客观事物矛盾二重性的论断,不违反不矛盾律的要求。2.不能骑墙居中不矛盾律要求排除人们思维中的自相矛盾,强调“A不是非A”,即矛盾的论断不能同时为真,其中“必有一假”。排中律进一步指出,“A”与“非A”不能同时为假,其中“必有一真”。对“A”与“非A”这样的论断,如果同时否定,就犯有“两不可”的逻辑错误。3.必须首尾一致同一律强调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自身必须保持同一性。但在不同时间或不同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同一律并不否认客观事物及人的思想认识的变化发展,反映事物变化发展的正确认识并不违反同一律的要求。遵守依据同一律制定的思维规范,不犯“混淆概念”或“转移论题”的逻辑错误,能够保证思维的确定性。(二)本框探究活动的设计意图和操作建议1.不可自相矛盾这部分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1)第一个探究活动是两个矛盾的论断。它有两问。第一问的答案是:逻辑矛盾是思维混乱的表现,不是对客观事物矛盾二重性的揭示,不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用心爱心专心第二问的答案是:人的认识必须遵循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否则就会出现思维混乱,不能正确地反映事物。(2)第二个探究活动是一个矛盾论断。这里的答案是:由于可以溶解一切物品,而用来装这种溶液的器皿也是物品,也就会被它溶解,这样就无法盛装这种溶液了。这就违反了依据不矛盾律制定的思维规范,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所以这位青年无言以对。2.不能骑墙居中这部分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3)探究活动。这个探究活动主要是从排中律角度来设计的。严格地说,这位学生的回答有两处不符合逻辑要求。第一处是:老师问:“你的作业做完了吗?”学生答:“我作业做得很认真。”这是违背同一律的要求,犯了转移论题的错误。第二处是:学生既说“我并没有说我的作业做完了!”却又说“我并没有说我的作业没有做完!”“作业做完了”与“作业没有做完”是两个矛盾论断,都给予否定,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犯了“两不可”的错误。3.必须首尾一致这部分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4)探究活动。这个探究活动是从同一律角度设计的。这个问题的分析,可参见课文中的“专家点评”。用心爱心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