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实验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S~32N~14Cl~35.5C~12Na~23Al~27K~39He~4P~31Cu~64Ba~137Ca~40Cu~64Mg~2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为验证铜与稀硝酸反应的还原产物是NO而不是NO2,设计了如图的装置,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应先打开活塞再从右侧加稀硝酸B.左侧稀硝酸须注满C.关闭活塞后铜丝会全部溶解D.]反应停止后打开活塞气体变成红棕色2.某学生课外活动小组利用下图装置做如下实验:在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颜色变为红色,冷却后恢复无色,则原溶液可能是()A.溶有的品红溶液B.溶有的酚酞溶液C.溶有的酚酞溶液D.溶有的品红溶液3.在试管中注入某红色溶液,给试管微热,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则原溶液可能是()①滴有石蕊的C02溶液:②滴有石蕊的NH4CI溶液:③滴有石蕊的H2S04溶液;④滴有酚酞的氨水溶液;⑤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⑥滴有酚酞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⑦滴有酚酞的Na2C03溶液;⑧Fe(SCN)3溶液:⑨溶有S02的品红溶液。A.①④⑥B.③⑤⑦⑧C.④⑥D.②④⑥⑨4.为证明溴乙烷中溴元素的存在,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试指出下列实验步骤的排列顺序中合理的是()。①加入AgNO3溶液②加入NaOH溶液③加热④加蒸馏水⑤加入硝酸至溶液呈酸性⑥加入NaOH乙醇溶液A.②③⑤①B.①②③④C.④②⑤③D.⑥③①⑤5.在实验室里可按图所示的装置来干燥.收集气体R,多余的气体R可用水吸收,则R是()A.O2B.Cl2C.NH3D.CO2二、填空(本大题共4小题)6.某研究小组将纯净的SO2气体通入0.1mol·L-1的Ba(NO3)2溶液中,得到了BaSO4沉淀,为探究上述溶液中何种微粒能氧化通入的SO2,该小组突出了如下假设:假设一:溶液中的NO3-假设二:溶液中溶解的O2(1)验证假设该小组涉及实验验证了假设一,请在下表空白处填写相关实验现象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实验1:在盛有不含O2的25ml0.1mol/LBaCl2溶液的烧杯中,缓慢通入纯净的SO2气体假设一成立实验2:在盛有不含O2的25ml0.1mol/LBa(NO3)2溶液的烧杯中,缓慢通入纯净的SO2气体(2)为深入研究该反应,该小组还测得上述两个实验中溶液的pH随通入SO2体积的变化曲线入下图实验1中溶液pH变小的原因是____;V1时,实验2中溶液pH小于实验1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2)验证假设二:(3)验证假设二请设计实验验证假设二,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若假设二成立,请预测: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加入足量的O2和KNO3,氧化相同的H2SO3溶液(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充分反映后两溶液的pH前者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后者,理由是___________7.草酸(乙二酸)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其K1=5.4×10-2,K2=5.4×10-5。草酸的钠盐和钾盐易溶于水,而其钙盐难溶于水。草酸晶体(H2C2O4·2H2O)无色,熔点为101℃,易溶于水,受热脱水、升华,170℃以上分解。回答下列问题:(1)甲组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检验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由此可知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有_______。装置B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2)乙组同学认为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含有CO,为进行验证,选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A、B和下图所示的部分装置(可以重复选用)进行实验。①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中,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B、______。装置H反应管中盛有的物质是_______。②能证明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有CO的现象是_______。(3)设计实验证明:①草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______。②草酸为二元酸______。8.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FeSO4和NaHCO3的反应,按如图所示操作将NaHCO3溶液滴加到FeSO4溶液中(FeS04和NaHCO3溶液均用经煮沸后冷却的蒸馏水配制,并在FeSO4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观察到试管中立即出现白色沉淀,同时有大量无色气体生成。(1)产生的气体是____(填分子式)。【查阅资料】:FeCO3为白色固体,不溶于水,在干燥空气中稳定,潮湿环境中需较长时间才能被氧化为Fe(OH)3。(2)关于白色沉淀的成分,小组同学提出如下假设,请补充完成假设3:假设l:白色沉淀是Fe(OH)2;假设2:白色沉淀是FeCO3;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