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指导思想、代表人物、活动阵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新发展;新文化运动的影响。2.能力方面:(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背景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政治、经济、文化相互关系基本观点的理解能力。(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前、后期性质变化的分析,培养学生比较和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3.情感目标: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很有影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既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即辛亥革命)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新文化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竖立,使中国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譬如为广大群众所乐于接受的白话新国语的形成,为社会进步、文化创造开出无数法门;新教育的诞生为国育才有了可靠基础;新文学的诞生,为广大群众提供了精神粮食;新学术范式的建立,为活跃中国文化创造前所未有的机会;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大力提倡,为扫除愚昧发展科技创造了思想前提;整理国故、翻译西书更是融汇中西文化的基础工作。女子解放、女子教育、男女平等、婚姻自主、家庭教育、慈幼事业的提倡,则是移风易俗、改造国家、提高人民素质的百年大计。政治上,正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给了孙中山以新的活力重新开始其革命事业。马克思主义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在中国广泛传播。没有这个开端,就没有以后的发展。课时安排1课时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1)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只有通过其内容的教学,才能深刻理解其实质,才能使学生认识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当时的斗争精神和贡献。(2)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是重点。它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构成新文化运动前、后期一个整体。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2.难点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是难点。引导学生互相讨论,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共同分析其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的认识。新文化运动中的知识分子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偏向,让学生分析对东西方文化的正确认识是什么。课堂教学设计师:民国初年政治上演出了一幕由共和而专制甚至沦为帝制的怪剧。中国向何处去?这是先进的中国人都在深刻的思考的问题。目光敏锐、思想激进的知识分子开始了新的探索,他们在中国掀起了一场新的文化运动。(板书第五章与第一节的课题)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师:为什么在1915年中国出现了新文化运动?(指导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相互补充)生:(阅读教材内容、讨论、回答)师:(归纳)政治方面:辛亥革命之后,中国仍然处于封建军阀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北洋军阀对外妥协卖国,对内残酷压迫人民,造成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家情况一天天坏下去,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激化和发展,预示着一场新的革命风暴必将来临。经济基础: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思想文化方面: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而辛亥革命又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袁世凯在思想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封建沉渣泛起,中国思想文化界一片乌烟瘴气,这是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所不能容忍的。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用心爱心专心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师: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什么?生:(回答)师:1915年,正是袁世凯复辟帝制时,《新青年》旗帜鲜明反封建,立即引起国内知识界的关注。为什么改名《新青年》呢?生:(回答)师:《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还有谁?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为什么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生:(阅读思考并回答)师: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期间,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新旧思想在北大斗争十分激烈。究竟用什么思想来冲破封建的罗网、启迪国民呢?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民主指资产阶级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