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三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与社会变革教案 旧人教VIP免费

高三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与社会变革教案 旧人教_第1页
1/2
高三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与社会变革教案 旧人教_第2页
2/2
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与社会变革一、学习目标1、重点2、难点二、内容讲解(一)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1、春秋时期的诸候争霸(1)争霸战争的背景(2)春秋五霸2、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3、春秋战国争霸战争的影响(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1、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表现2、由公田到私田3、战国时期的变法与改革三、例题解析[例1]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B、兼并战争客观上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和国家统一C、百家争鸣是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D、诸侯林立,战乱频繁,导致社会经济停滞不前四、作业1、《春秋》载:“(二十有八年)夏四月……晋侯、齐师、宋师、秦师及楚人战于城濮。”以下分析正确的是()①该战发生于西周某周王二十八年②该战发生于鲁国某国君二十八年③该战奠定了楚庄王的霸业基础④该战奠定了晋文公的霸业基础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它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诸侯争霸使诸侯国数目大量减少B、诸侯为争夺土地和人口互相残杀C、新兴地主武装夺权,奴隶制崩溃D、诸侯纷纷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3、战国时期,东南西北方的特产鱼、盐、象牙、皮革、马匹等在中原地区都可以买到。这一史实反映出的本质是()A、中原地区特产丰富B、中原人民生活富足C、中原地区交通发达D、统一市场开始形成4、“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的实质是()A、根据土地数量的多少收税B、按田质好坏征收赋税C、按公田数目向耕者收税D、逐步承认土地私有5、古代有人在评议商鞅变法时,指出:“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无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依据材料,上述引文作者的基本观点是()A、肯定了商鞅变法的进步性B、从根本上否定了商鞅变法C、认为商鞅变法动机正确,但效果不好D、认为秦孝公用人不当,导致变法失败6、商鞅变法得以成功的根本原因是()用心爱心专心A、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B、秦孝公的坚决支持C、变法措施一经提出就果断执行D、变法的阻力比较小答案:DCDDBA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一、学习目标1、重点2、难点二、内容讲解(一)老子和孔子(1)思想:(2)根源:2、孔子(1)思想:(2)根源:(二)百家争鸣1、背景(条件)2、墨子3、孟子4、韩非子(1)思想(2)根源二、例题分析[例1]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BA、所处时代不同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C、学术思想不同D、谈论的问题不同四、作业1、战国时期,墨家曾显赫一时,最深刻的社会根源是()A、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深得人民拥护B、墨子主张选贤举能,深得广大士人的支持C、当时封建经济发展,小生产者队伍壮大,墨子成为这部分人的代表D、当时新兴地主阶级朝气蓬勃,支持墨子2、《道德经》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其含义是()A、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B、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C、主张统治者清静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D、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3、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对封建统治者最有利,其原因不包括()A、适应当时社会政治改革的需要B、符合当时国家由分裂到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C、有利于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D、被秦始皇采用,完成了国家的统一答案:CCD用心爱心专心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三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与社会变革教案 旧人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