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与商品经济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复习,进一步的理解、掌握和运用以下知识:1.商品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量;2.货币的职能、货币的流通规律、纸币的发行;3.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作用。教学重点和难点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作用。教学方法1.图表引导,建构知识体系,全面把握全课内容。2.问题导向式专题复习,重点突破价值规律这个重点内容。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CAI课件。教学课型复习课。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一、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和知识网络结构1.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教法:老师讲述。(1)本课是全书的起始课。本课的主要内容是经济学的基础知识,是学习经济学的入门课。(2)本课的基础知识是全书的基础。(3)学习本课知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国家的经济政策;正确认识社会上的经济现象。我们生活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生活中要时时与商品打交道,懂得了商品、货币、价值规律,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经济生活的需要,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学习有关货币的知识,使我们能对货币有正确认识,抵制拜金主义和“金钱万能”的剥削阶级思想。学好商品经济理论,有助于帮助我们树立自主观念、开放观念、平等观念、效率观念、竞争观念等,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成为国家需要的有用人才。2.本课的知识网络结构教法:前后左右几个同学们组成小组,一起探讨、解读图示所揭示的道理。然后,老师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讲解。展示CAI课件:用心爱心专心二、本课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教法:先由学生归纳,后教师小结。1.基本概念商品、社会必要时间、劳动生产率、货币、纸币、通货膨胀、价值规律。2.基本原理(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2)社会必要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3)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时间、商品的价值量之间的关系;(4)价值、交换价值与价格之间的关系;(5)货币与纸币的关系;(6)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与作用。三、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教法:先由学生分析,后教师纠正,发挥。1.复习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时,要把物品的使用价值和商品的使用价值区别开来。注意商品价值中“凝结在商品中”的字句,只有“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才是价值,从而把握价值是商品的特有的属性。2.一定要理解“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这个难点。注意“单位”二字,因为“社会劳动生产率不管多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里所创造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3.学习货币的产生时,应该区分一般等价物与等价物,前者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后者表现某种商品的价值。4.准确理解货币流通规律、纸币的发行与通货膨胀,对人民币的产生过程及世界各国纸币等问题作为一般了解即可。5.一定要弄清楚价值、价格、供求之间的内在联系,记住这句话:“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6.复习价值规律的第二个作用的时候,要用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变化的内容结合起来理解,正确认识:“为什么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人们还争先恐后改进技术,提高用心爱心专心劳动生产率?”7.注意价值规律的第三个作用的“优胜劣汰”与“两极分化”的区别。8.揭示价值规律的两点内容与三方面作用之间的关系,真正把知识学懂学活。四、热点透视:教法: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后教师小结、拓展。1.提高产品质量,打击假冒伪劣商品。背景材料:中央指出,要继续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要以更大的决心和更有力的措施,把这项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坚决打击假冒伪劣商品,整治价格欺诈,反对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进行倾销,反对企业之间的价格大战和价格联盟,引导企业开展正当竞争,打击偷税、骗税、骗汇和走私活动。结合点点拨:①运用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的知识,说明开展这些活动有利于企业提高产品质量。②用价值规律的有关知识,认识开展这些活动有利于企业改进技术,加强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2.通货紧缩、通货膨胀背景材料: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出现了通货紧缩,外需不足,消费不旺,物价下降市场不景气,经济增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