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讲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1.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1)过程①1967年,西欧六国建立欧洲共同体。②1991年,“马约”签署;1993年,欧盟宣告成立。③2007年发展到27国;2002年,欧元进入流通领域。(2)性质:欧洲经济和政治双重区域合作组织。(3)影响①对欧洲:促进各国经济的共同发展;促进了欧洲的繁荣和稳定;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②对世界格局:推动世界的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界政治新格局的形成。欧洲联合的原因虽然欧洲各国有共同的文化遗产,但由于历史的不同和民族性格的差异,历史上长期不断的相互战争一直是它们的负担。经过了两次毁灭性的世界战争之后,许多人终于感觉激烈冲突的代价太大了,战争不再对任何国家有益。苏联的“势力扩张”使某种形式的西欧统一具有诱惑力。——马文·佩里主编《西方文明史》下卷核心论点:欧洲走向联合有文化、民族性格的因素,也是吸取战争的教训及摆脱美苏控制的历史和现实原因。2.北美自由贸易区(1)背景: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欧与日本的崛起对美国的霸主地位提出了挑战。(2)建立:1992年,美、加、墨三国正式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诞生。(3)特点: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4)影响:三国间相互弥补了各自经济发展中的不足,从而加强了本区域经济的优势。3.亚太经合组织(1)背景: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北美自由贸易区已显雏形、亚洲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明显上升。(2)建立:1989年,在堪培拉举行了“亚太经济合作部长级会议”。(3)发展①1991年11月,中国同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一起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②亚太经合组织首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于1993年在美国西雅图举行。③2001年,中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了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4)影响:其组织方式适应了亚太地区发展要求,有利于共同促进本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大计。4.东南亚国家联盟(1)原因:为了改变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寻求互助自强的道路。(2)建立:1967年8月,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在曼谷举行会议,1发表了《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宣告成立“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3)宗旨:通过共同努力,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文化进步和社会发展,并促进东南亚地区的和平与安全。(4)与中国的关系:1972年7月,马尼拉外长会议确定东盟同中国建立和平友好关系。(5)意义:随着东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政治协调能力的增强、组织规模的拓展,其在亚太地区政治、经济中的地位日渐提高,并对地区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产生积极的影响。1.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1)背景①世界贸易自由化的深入发展,国际贸易的繁荣。②关贸总协定不适应时代潮流。(2)建立:1995年1月1日正式建立,总部设在日内瓦。(3)宗旨和基本原则:通过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和公平贸易等原则的实施,达到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4)意义①标志全球有序的自由贸易新时期已经开始。②表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又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则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摘编自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核心论点:经济全球化与科技革命、市场体制改革紧密相关,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加入:2001年11月10日,多哈会议正式批准中国加入。(2)影响:对中国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3.世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1)世界面临的问题①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存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起主导作用。②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严重恶化,使世界经济面临着大规模动荡的危险。③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恐怖组织活动猖獗问题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2)应对措施①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②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图解历史】欧盟的形成2信息提取:欧盟使欧共体由一个以经济合作为主的组织转变为一个具有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