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制作一个由简单机械组成的机械模型一、教学设计思路物理课程的构建要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制作一个由简单机械组成的机械模型,对学生来说是展示学到的简单机械知识的重要平台,是学习与社会联系、提高知识应用能力、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培养训练创新思维的重要机会;对教师来说是教学“从物理走向社会”课程理念的实践,是革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和行动。综合实践活动是课堂由封闭走向开放的范例,学生的学习活动获得从课堂向课外延伸。依据学生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划分,综合实践活动由三个阶段组成:活动组织阶段(第1课时–教室:研讨、交流活动的思想方法、知识基础、活动规划、作品评价要求)、实践操作阶段(第2课时–学校或家庭、社会:由学生独立完成,或与同学、父母、老师合作完成,训练学生自学能力、自制能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作品展示与评价阶段(第3课时–教室:展示作品、反思活动过程,总结活动感悟和经验教训、获得成就感)。实践操作、作品展示与评价阶段和学生的具体活动相联系,很难做出预设。本篇教案是课题的活动组织阶段有关预设安排。本阶段教学的第一环节是引导学生读书,初步了解由简单机械组合而成的复杂机械,在日常生活、社会实践中的广泛应用;第二环节是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掌握的简单机械知识,思考分析吊车、绞车、塔式起重机等复杂机械的简单机械结构与工作原理,讨论交流简单机械组合的思想方法;第三环节是回顾学过的简单机械知识,归纳简单机械的类型和特点,激发创新设计、制作的欲望和灵感的火花;第四环节研讨利用简单机械设计制作复杂机械模型的注意事项、活动安排和作品评价方案。读书思考是快速获取知识、把握间接经验的有效手段,是思维创新的基础和阶梯;运用掌握的知识对简单机械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分析,为设计制作由简单机械组合的机械模型提供创新的依托和思路;对简单机械类型和特点的总结和归纳,是为设计制作的顺利进行铺就思维之路。对设计制作过程中活动的注意事项、作品评价方案的研讨,能进一步规范设计制作的思想和行为,增强思维的合理性和行动的科学性,养成良好的思考和行为习惯。教学过程要力求摆脱教师讲、学生听的旧教学模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独立尝试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教学过程是以学习者的主动构建为中心,以学生实践性、自主性活动为基础的动态、开放的师生互动过程,是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二、教学流程三、学习目标1、学会设计制作组合的简单机械。形成初步的设计和动手能力,体验创造的乐趣。2、经历机械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分析过程,学习拟订科学探究的计划和实验方案。3、通过交流提高书面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自我评价、听取意见和评价他人的能力。4、通过活动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敢于动手、乐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四、教学重点简单机械的类型和特点。五、教学难点设计制作由简单机械组成的机械模型的思路和方法。六、教学资源注意事项、活动方案阅读、思考复杂机械结构和工作原理吊车、绞车:轮轴、定滑轮塔式起重机:杠杆、滑轮组简单机械的类型和特点应用:缝纫机、升降衣架、盘山公路、健身器材。设计制作机械模型思路、方法讨论确定评价项目和标准杠杆:省力、省距离定滑轮: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省力滑轮组:省力、改变力方向轮轴、斜面1、生活用品:细铁丝、细绳、饮料瓶盖、竹筷等废旧品,针锥、钢丝钳、剪刀等工具。2、实验室器材:动滑轮、定滑轮、滑轮组、细线、铁架台、木杆、轮轴模型等。七、教学过程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目的阅读思考投影1: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机械的图片,提出问题。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使用的机械与学习的简单机械有关吗?引导学生读书:吊车、绞车、塔式起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