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运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机械运动;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3.理解速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单位。4.知道平均速度。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重难点分析及教学方法教学重点:理解速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单位。教学难点:运动相对性的理解[K]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运动图像:有两物体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分别为2米/秒、4米/秒,请分别画出它们的图像一、热身训练:1.运动员在跳伞过程中,选择地面为参照物时他是_________的,选择降落伞作参照物时他是_____________的。2.飞机作俯冲飞行时,飞行员说:“大地迎面而来”,这是以______________作参照物的。3.5米/秒=_____________千米/时4.54千米/时=______________米/秒二、典型例题:1.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下列关于公式v=S/t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B.速度v的大小与路程S、时间t都没有关系C.当速度v一定时,路程S与时间t成反比D.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2.小红在路上骑自行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A.迎面走来的行人B.路旁的树木C.小红骑的自行车D.从身边超越的汽车3.一辆摩托车在平直的路上行驶,在1秒内经过1米,在二秒内经过2米,在3秒内经过3米,在4秒内经过4米,则对此摩托车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B.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4.小明为了探究物体运动速度与运动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在课外实践活动时,选用了两辆不同规格的四轮驱动模型车A和B,在实验室做了探究实验.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运动路程S/m汽车A0.10.20.30.4汽彻B0.20.40.81.2运动时间t/s汽车A1234汽车B0.5123(1)试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右图5-11坐标系内分别画出两车的路程与时间关系图像,根据数据分析,比较出汽车A和汽车B的快慢程度.(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分析出两车处于什么运动状态?(3)在相同时间内,汽车A和汽车B谁运动的路程长?三、课堂巩固:1.两个同学并肩走在林荫路上,若相对于路面或路旁的树木来说两人都是____________的;而相对于其中的一个同学另一个同学是_________的。2.坐在行驶汽车上的人说路旁的树在向后退,他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的;他又说旁边座位上的乘客是静止的,他又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的。3.某人5分钟步行通过的路程是0.9千米,则此人步行时的速度为______米/秒,合_____________千米/时。若以这样的速度行走半小时可以通过____________米的路程。4.下面是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三种方法:(1)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多少;(2)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的多少;(3)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我们在观看百米赛跑时,认为跑在前面的运动员跑得快,这是采用上述第_________种方法,而裁判员认为,到达终点化时少的运动员跑得快,这是采用上述第________种方法.若要比较滑翔机与赛车运动的快慢,则需采用上述第__________种方法比较方便.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路程越长的物体,速度越大B.运动时间越少的物体,速度越大C.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的物体,速度越大D.运动路程相同,所用时间越多的物体,速度越大6.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它在前2秒的平均速度是6米/秒,后4秒内的平均速度是3米/秒,则该物体在6秒内的平均速度是:()A.3.5米/秒B.3.75米/秒C.4米/秒D.4.5米/秒7.如图5-17所示,用来表示同一种运动规律的是()A.abB.bcC.bdD.ad8.南京长江大桥,下层铁路桥全长6772米,其中江面正桥长1577米。一列长300米的火车通过江面正桥用了2分钟,求:⑴这列火车的速度是多少米/秒?⑵以这个速度行驶,通过整个铁路桥要多长时间?四、课后提升: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B.只有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才能被选作参照物C.运动快慢不变的物体,一定在做匀速直线运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2在2008北京奥运圣火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