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一)哲学的来源1、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二)哲学的性质和任务1、哲学是知道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是一门给人指挥使人聪明的学问。2、哲学的任务,就是知道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三)什么是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四)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但是哲学不等于世界观。每个人在自己的活动中都会自发地形成世界观,一般人的世界观都是零散的、朴素的、自发的、缺少论证的,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五)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六)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1)区别:①二者的研究范围和对象不同。哲学把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当作自己的研究对象,是关于整个世界一切领域的一般知识,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各种具体知识共性的抽象与概括。而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世界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一事物及其过程。②二者的方法论不同。哲学告诉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的根本方法一般的方法。而具体科学则告诉人们应如何具体分析和处理人与外部世界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2)联系: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②而哲学则为各门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的指导。(七)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内容:是一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或者说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如果认为存在决定思维,就是唯物主义,反之则属于唯心主义。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也就是说思维到底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如果认为有统一性是可知论,反之是不可知论。(八)哲学的基本派别及其划分依据: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学生的,就是唯心主义。各种哲学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九)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专心爱心用心1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这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质,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十)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1)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惟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2)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十一)哲学与真正的哲学的关系(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2)有的哲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