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一棵枫树》【教学设想】1.创新设计点:活动建构,深度对话,倾听文字背后的声音;2.对话的方式:吟诵,勾画,描述,倾听,倾诉,质疑;3.对话的目的:赏析枫树形象,品味诗人情感,探求诗歌主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感受诗歌中的意象,在此基础上体会诗歌的深刻内涵。2.领会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情感与价值观诵读作品,体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哲理性思考。教学重点与难点1.体会诗歌中的意象,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庄严思考。2.体会诗歌在平白得近乎于“散漫”的文字中所流露出的诚挚情感。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七月派”诗人牛汉的一首新诗——《悼念一棵枫树》(板书标题、作者)。问:看到这个标题,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鼓励质疑标题)学情预测:①一棵枫树有什么好悼念的呢?是不是有点大惊小怪?②这是一棵怎样的枫树呢?③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悼念的呢?④诗人是怎样悼念一棵枫树的?教师对策:是呀,看来大家对这首诗已经充满了强烈地阅读的期待。同学们的疑问可以整合成一个问题诗人为什么要悼念一棵枫树?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进这首诗,先听老师读一遍课文。二、解题:1.出处:《牛汉诗选》。2.作者:牛汉,1923年生,原名史成权,曾用名谷风。山西定襄县人,诗人。作品集有: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诗论有《学诗手记》。被列为“七月诗丛”,称作“七月诗人”。3.写作背景:“文革”期间,诗人受胡风案株连,被囚禁。这一时期,诗从悲愤的心灵里突然升起,写下了不少诗作。这些作品“为我们留下了一个时代的痛苦而崇高的精神面貌”。《悼念一棵枫树》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三、掌握下列生字:哆嗦(duōsuo)浓郁(yù)粗犷(guǎng)苦涩(sè)贮蓄(zhù)荆棘(jīngjí)簌(sù)凝固(níng)四、吟诵诗歌:1.教师配乐吟诵。2.同学自由吟诵。读后请参照下面的某一个句式谈感受:(屏显)我似乎看到了(听到了、嗅到了、感觉到了、想到了)……五、活动建构:㈠活动一:1.引入:牛汉曾由衷地感言:“枫树伟岸的姿态令我敬仰和感念不已”、“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美艳的树叶!”下面我们就先看看诗人悼念的是怎样美艳的一棵枫树。2.建构:(课件展示)活动任务:想象,描绘活动步骤:1.自由朗读诗歌;2.勾画描写枫树外在形象和内在气质的诗句;3.整合诗句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细致入微地富有创造性地口头描绘枫树的形象。3.进行:学生自主朗读、勾画,想象、描述。4.展示:学生描述,师生共评。教师点拨,再作描述。(重点:细致入微,富有创造性)师:难怪诗人说:(屏显)“我的骨骼里树立着它永久的姿态,血液里流着枫叶的火焰。”㈡活动二:1.引入:但是当如此美艳的枫树突然有一天被人伐倒,如此美好的事物被人一点点撕破展示在诗人面前,诗人心中,会涌起怎样的情感波澜呢?2.启动:①老师来读第一小节:“在秋天的一个早晨/湖边山丘上/那棵最高大的枫树/被伐倒了……”②老师读的有什么问题吗?这不是一样吗?(讨论:“在秋天的一个早晨”一句的内涵:枫树死得太可惜了!秋天本应是枫树绽放生命最美的季节,可它还是一棵苍翠的枫树,哪怕再给它多留一天的生命一场秋霜过后,定会红遍漫山遍野!一天之计在于晨,早晨是一天的开始,是充满希望的时候,迎着朝阳的枫树该有多美!可是它就是在这样一个季节和时间被伐倒了。这岂止是让人感到可惜!)③左拉说过:“在读者面前的不是一束印着黑字的白纸,而是一个人,一个读者可以听到他的头脑和心灵在字里行间跳跃着的人。”(屏显)我们阅读一篇文章,就是在和文章和作者对话,我们要能倾听出文字背后的声音。第一节诗人要说的话,我们已经听懂了。下面把理解化作朗读传达出来,可以吗?(多生试读)3.建构:(屏显)活动任务:倾听,倾诉,质疑活动步骤:1.仔细默读2-14小节;2.倾听:抓住关键词句反复揣摩,用心倾听诗人的心声;3.倾诉:任选一小节,用朗读向其他同学传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4.质疑:提出不理解的诗句。4.进行:学生自主默读、揣摩、朗读。5.展示:下面开始用朗读的方式向他人倾诉诗人的心声。举例:组织甲同学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