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系统及其课程设计》三【本章目标】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一个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要:1、了解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和开发步骤;2、了解如何进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规划;3、掌握如何进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4、掌握如何进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5、掌握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中的一些常用方法【学习内容】3.1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3.2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系统规划3.3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的文档技术3.4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3.5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第一节3.1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一、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1、系统开发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若干个互相区别而又彼此联系的阶段,每个阶段的工作都以上一阶段工作的结果为依据,同时也为下一阶段的工作提供前提。一个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如图3-1所示:(鼠标指向上图对应位置时,显示有关的解释)图3-1: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生命周期强调系统开发的各个阶段循序渐进,各阶段有自己的任务和目标,形成相应的书面文档资料。只有前一个阶段完成了、并交付某种特定规格的文档以后,才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2、认识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的意义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强调系统开发要有整体性、全局性、阶段性,前一个阶段是后阶段的基础,后阶段是对前一阶段的发展,各阶段通过文档资料实现过渡。这样问题可以一步步由抽象到具体,由全局到局部;错误也可以尽早发现和纠正,这样有利于统筹全局,提高系统的开发质量。二、结构化开发方法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是自顶向下结构化方法、工程化的系统开发方法和生命周期方法的结合,它是迄今为止开发中应用最普遍、最成熟的一种方法。1、特点①“自顶向下”的系统分析和“自底向上”的系统实施。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先将整个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划分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阶段。在系统调查或者理顺管理业务时,首先从最顶层的管理业务人手,逐布深入到最基层。在系统分析、提出新系统方案和系统设计时,从宏观整体考虑入手,先考虑系统整体的优化,然后再考虑局部的优化问题。在系统实施阶段,则坚持自底向上地逐步实施。②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基于生命周期法的模型之上,要求严格区分工作阶段,下一个阶段开始之前首先要求前一个阶段的工作必须完成。③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要求开发过程工程化,每一步都按工程标准规范化,文档资料也要标准化。2、优点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突出优点是它强调系统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强调在整体优化的前提下来考虑具体的分析设计问题,即自顶向下的观点,它强调的另一个观点是严格区分开发阶段,强调一步一步严格地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各阶段以确定的文档资料为基础,再进一步实现。3、缺点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第一个阶段却是从未确定的、模糊的“用户虚求”开始的。实践证明,在没有看到具体的系统之前,用户大多只有初步的设想,也不清楚计算机能够帮助他们做什么,很难将他们的需求准确地表达出来;即使做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定义工作,当用户看到实际系统时,往往也会有所改变。另外项目参加者众多,他们之间的联络通过文档资料,可能造成通讯失误。三、原型法原型法是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革命而产生的一种与生命周期法完全不同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它摈弃了那种先一步一步地做周密细致的调查、分析,然后再逐步整理文字档案,最后才让用户看到结果的繁琐做法,而是一开始就凭借系统分析人员对用户要求的理解,在强有力的软件环境中,给出一个是实实在在的系统模型(即原型),这个原型大致表达了当前系统分析人员对用户要求的理解和希望系统实现的形式,然后系统分析人员与用户一起,对其进行评价和沟通,统一意见,最终完成原型的建立。1、基本思想原型法从用户的基本需求入手,快速建立系统原型,通过原型逐步确认用户需求并对原型进行修改、扩展和完善,逐步建立一个完整的系统。开发人员先与用户在系统的主要需求上取得一致意见,先开发出一个初步的原型系统,通过用户试用,提出意见和要求,再由开发人员进行修改、扩展和完善,然后交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