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三第一次复习质量检测化学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选择题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否则无效。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Cl:35.5Ca:40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07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要大力抓好节能降耗、保护环境”,下列举措与这一主题不吻合的是()A.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完全转化为产物B.推广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2污染C.推广垃圾的分类存放、回放、处理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2.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①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③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④根据反应中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图表资料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信息。下面是某学生对图表资料的使用,其中不正确的是()A.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金属能否转换出稀硫酸中的氢B.根据熔点数据表,判断降低温度时,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水溶液中哪种物质先析出C.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同主族两种元素的阳离子在用惰性电极电解其水溶液时,何者先发生反应D.根据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判断某些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4.火星探测器发回的信息表明,火星上存在针铁矿[化学式FeO(OH)]和黄钾铁矾[化学式KFe3(SO4)2(OH)n],从而证明火星表面曾经存在过水。这一发现被《人民日报》评为2006世界大十新闻之首。已知两种矿物中铁的价态想同,则黄钾铁矾中n值为()A.4B.5C.6D.75.右图中a、b、c、d、e为周期表前四周期的部分元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b元素除0价外,只有一种化合价B.五种元素中,c元素的性质最稳定C.b、d气态氢化物溶于水,溶液的酸性:b>dD.e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和不同量的氢氧化钠反应,可能生成三种盐6.2005年1月美国科学家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宣布发现了铝的“超级原子”结构——Al13和Al14。已知这类“超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40个时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l13、Al14互为同位素B.Al13超原子中Al原子间通过离子键结合C.Al14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42,与第IIA族元素原子的性质相似D.Al13和Al14都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容易失去电子生成阳离子△7.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氯气:MnO2+4HCl(液)Mn2++Cl2↑+2H2O+2Cl-B.硫酸铜溶液吸收硫化氢气体:Cu2++S2-=CuS↓C.氯化铁水解:Fe3++3H2O=Fe(OH)3↓+3H+D.钠投入水中:2Na+2H2O=2Na++2OH-+H2↑8.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含0.4mol硝酸与0.3mol硫酸的混合稀溶液与足量铜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3NAB.1L0.5mol·L-1的(NH4)2SO4溶液中含有NA个NH4+C.在镁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中,1mol镁失去的电子数为2NAD.1mol氢氧根离子中含有8NA个电子9.下列各组离子可能大量共存的是()A.pH=1的溶液中:Fe2+、Al3+、HCO3−、MnO4−B.能与金属铝反应反应放出氢气的溶液中:K+、NO3−、Cl-、NH4+C.含有大量OH-的无色溶液中:Na+、Cu2+、[Al(OH)4]-、SiO32−D.常温下水电离出的离子浓度符合c(H+)·c(OH-)=10-20的溶液中:Na+、Cl-、S2-、SO32−10.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物质的稀溶液,经过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减小的是()A.Na2SO4B.NaOHC.NaClD.AgNO311.已知可逆反应aA+bBcC,物质的含量A%和C%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在T1、T3温度时达到化学平衡B.该反应在T2温度时达到化学平衡C.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12.25℃时,体积为Va、pH=a的某一元强酸溶液与体积为Vb、pH=b的某一元强碱溶液均匀混合后,溶液的pH=7,已知b=6a,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