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资产负债核算§6.1资产负债核算的有关概念一、资产负债核算的产生与发展国民资产负债核算(区别于企业资产负债核算)产生于1930年代:迪金森,1936,《国民经济资产负债表》雷蒙德•戈德史密斯,1955年,《美国储蓄研究》(三卷);1960年代初,《战后时期的美国国民财富》,《美国资产负债表研究》肯德里克,1964年,《国民财富计量》雷维尔,1967年,《国民财富》;1971年,《国民资产负债表和国民账户》理查德•斯通,联合国,《SNA-1968》;1977年,《关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国民和部门资产负债表及协调账户的临时国际指导》;《SNA-1993》二、经济存量与资产负债核算(一)流量与存量经济存量:某一时点上经济现象的既有水平。经济流量:某一时期内的经济变动量(增加、积累或耗减)。相互关系:流量反映经济运动过程,存量则反映经济过程的一个剖面;存量是流量的积淀,而存量的增减变动又成为流量。两者可以相互转化:期初存量+(期内流入量-期内流出量)=期末存量或:期末存量-期初存量=期内净流入(净增加)量对经济存量和经济流量核算的两个要求:有关的经济存量和流量本身在核算内容、分类方式和核算方法上协调一致。例:存量,存量变动,交易流量+非交易流量项目分类也要尽可能协调一致有关经济存量和流量的核算主体分类尽量保持一致,或者,至少能够相互匹配、转换。例:都采用机构部门分类三、经济资产的内容构成经济存量的范围:全部资产负债;全部人、财、物力;可持续发展观指导下的更为广泛的财富构成诸要素。相应的经济存量包括:资产、负债(财力和物力资源)——本章重点人力资源或人力资本环境生态资源、社会资本(经济和社会制度、知识和信息结构等)通常认为,经济资产(资产和负债)是经济存量中最基本、重要的部分。后面两部分则是广义国民财富和环境经济核算的对象。复习:经济资产的特征和种类。图6-1经济资产分类图§6.2资产负债存量核算一、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一)国民资产负债核算中的部门分类资产负债存量核算与资金流量核算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也应该采用一致的机构部门分类。为反映各机构部门与国外之间的经济联系,在资产负债存量核算中通常也将“国外”视同为一个机构部门。(二)资产负债表的基本结构(表6-1,6-2)左方(借方):记录各种资产,包括金融和非金融资产;右方(贷方):记录各种负债、净值。资产负债表的基本核算平衡式: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负债+净值净值(资产负债差额)=全部金融和非金融资产价值-全部未偿还负债价值国民财富=全体常住单位拥有的净值之和=全体常住单位拥有的非金融资产+对外净金融资产“MPS的国民财产”:不包含未经人类劳动作用过的自然资源(有形的非金融非生产资产)“MPS的国民财富”:国民财产+自然资源。(三)资产负债存量的估价方法1.资产负债存量的估价原则(1)采用编表日的现行价格对各种资产负债存量进行估价。这种重置价格与当初购置资产时所发生的历史成本可能显著不同。注意:企业资产负债核算采用历史成本估价,与国民资产负债核算在估价原则上存在显著差异,需要适当调整。(2)对于同一笔资产,交易双方应按同一价格估价。注意:除货币黄金和特别提款权外,金融债权和金融债务对应存在,债权人和债务人必须按同一价格估价有关的金融资产和负债。2.资产负债存量的主要估价方法(1)现行市价法或销售比较法:采用或参照市场上观察到的相同或类似资产的价格进行估价。两种情形:一是在市场上交易的资产或负债,直接以观察到的市场价格估价;二是未上市交易的资产或负债,可参照市场上相同或类似资产的交易价格估价。(2)永续盘存或重置成本法:通过连续不断地记录和计算资产的获得与处置,并辅以必要的价格调整,以期得到资产或负债的重置价格存量。相当于现期获得同样资产的价格减去累计摊销后的差额(减记重置成本法)。适用场合:没有合适的市场参考价格的资产项目。譬如:无形非生产资产(如商誉和专利)的估价;固定资产估价(SNA推荐)。固定资产的计价问题两种计价标准:完全价值(反映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量,不考虑损耗和大修理价值)耗余价值(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量,须考虑损耗和大修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