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关于农民增收的调研报告“三农问题”是党和政府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那么,我县农民收入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现状。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何在。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又在哪里。5月份,镇政协工联委主任杨迪卿牵头,就如何建立农民增收问题长效机制开展调研,现就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我镇农民收入现状1.我镇基本情况简介。我镇位于xx县北部边陲,东连鸭田镇,西邻小沙江镇和xx县沿溪乡,南通司门前镇,北接xx县水车镇。全镇总面积200平方公里,是我县辖区面积最大的乡镇,耕地面积4.3万亩,其中水田3.7万亩,旱土0.6万亩。东西群山耸峙,中夹丘陵田畴,属半山区半丘陵区,平均海拔600米左右,最高处高洲三搭界海拔1478米,距县城65公里。全镇下辖56个村,2个居委会,543个村(居)小组,总人口6.2万人。2.农民的收入情况。我镇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455元,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537.5元,比上年增长82.50元,增长率为5.7%,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709元,比上年增长169.5元,增长率为11%,农民收入情况呈逐年增长趋势。3.农民收入结构情况。第一产业仍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占总收入的61.3%,外出劳务收入也成为一种主导,占总收入的35%。其他还有经商收入和政府惠农补贴。二、影响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1.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低。我镇耕地面积4.3万亩,其中水田3.7万亩,旱土0.6万亩,但是人均占有水田面积仅为0.6亩,旱土面为0.1亩。林地面积15万亩,人均面积仅为2.5亩。2.传统产业比重大,农业产业结构欠合理。从调查情况来看,大多数农民群众从事种植,极少数群众从事畜牧养殖、农产品运输等副业。从这个层面分析,就是在农产品买方市场基本形成的新形势下,农业产业、产品结构明显滞后于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从而遏制农业生产的发展空间、农民的增收空间。第1页共5页农业产业结构滞后的原因有:一是无主导农产品。座谈中,很多群众反映,没有农业主导农产品,无特色产品,传统的种植无法增加农民的收入,例如我县小沙江镇的金银花大面积栽种,改变了传统的产业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二是缺乏资金的有力支持。座谈中,绝大多数群众反映,由于原始积累少,想致富、缺资金、贷款难是当前群众们最大的难题,也是制约农民增收、投资创业的一个“瓶颈性”障碍。当前,县乡经济乏力、财政吃紧,金融机构贷款机制不够灵活等,是造成资金支持不到位的关键所在。三是缺乏科技的有力支撑。一些群众反映,近年来,虽然各种新品种、新技术不断得到应用,但由于科技支持农业的能力弱,在利用高新技术进行农产品深层次开发和综合利用上进展缓慢。3.农业技术人才匮乏。落后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与现代农业生产要求不相适应,阻碍了农业技术成果的转化、农业科技的普及和推广,导致农业经济效益和农业增收潜力发挥不出来,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群众致富手段少、技能欠缺。从调查情况来看,农民群众大多数仅有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学习知识、利用知识的能力较弱,导致致富手段少、技能欠缺。综合国内外形势,促进农民增收的决定因素,已不只是土地、劳动力数量的增加,而是知识、能力、技术水平的全面提高。据国内有关经济学家分析,农民学历教育每增加一年,其收入就可增长3.6%—5.5%。目前,我县农民群众受文化程度低的制约,劳动技能薄弱、经营投资理念落后,创业意识和投资意识淡薄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一方面难以接受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和现代农业科技知识,致使农村大多仍停留在传统的耕作模式上,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制约了增收空间向更高层次发展。在劳动力转移方面,由于农村外出打工的农民在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上跟市场需求标准有明显差距,导致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利用难度越来越大,低素质劳动力的转移领域越走越窄。4.干部群众的整体素质不高,农民自主创业的积极性不高。在思想观念上,干部群众虽然都想富起来,但是,有绝大多数第2页共5页村干部对自己的职责认识模糊,满足于村内事务的协调服务,认识不到农民增收致富是各项工作的中心任务,很少想在经济发展上想办法。在行为方式上,一些村干部想问题办事情还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