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国际投资主体第一节国际直接投资主体----跨国公司一、跨国公司的构成要素及其特点(一)构成要素跨国公司的概念众说纷纭,但对构成要素达成一致,构成的三个基本要素:1、是一个工商企业,组成这个企业的实体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经营业务,而不论其采取何种法律形式经营,也不论其在哪一个经济部门经营。;2、在一个决策体系中经营管理,能通过一个或几个决策中心采取一致决策和共同战略;3、个个实体通过股权或其他方式联系起来,其中一个或多个实体有可能对别的实体施加重大影响,特别是与其他实体分享知识资源和分担责任。本教材认为:跨国公司是指依赖雄厚的资本和先进的技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设立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销售活动的大型企业。跨国公司一般由设在母国的母公司和设在国外的子公司构成。(二)特点1、生产经营活动的跨国化。---基本特征实行生产资料支配权在国际范围内的高度集中与生产单位在世界各地广泛分布相结合的原则。2、实行全球性战略和集中管理。3、公司内部一体化原则以母公司为中心,把遍布全球的分支机构和子公司统一为一个整体。所有的国内外子公司或分支结构的经营活动都必须服从总公司的利益,在总公司的统一指导下,遵循一个共同的战略,合理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及各种资源。根据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公司业务性质、产品结构、地区分布、风险程度等在全球范围内实行统筹安排。一体化的具体内容:(1)生产一体化: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各个子公司充分享受总公司或其他子公司的生产设备、原材料、技术、人员等。(2)新技术和新产品一体化:总公司和各个子公司根据各自的特点,统一安排新技术的研发,进行新产品的研究和推广,关键性高技术的研究和开发集中于总公司。(3)营销一体化:总公司和各个子公司共享销售网络、销售渠道、储运设备、广告宣传和销售人员;(4)采购一体化:总公司和各个子公司实行统一采购,以利于形成一定的垄断。(5)技术人才一体化:总公司和各个子公司之间人才灵活流动,充分发挥人才优势。(6)财务一体化:总公司和各个子公司之间即时融通资金,以降低财务费用,减少税收支出。4、跨国公司具有无限的向外扩扩张能力。图3—1二、跨国公司的发展状况(一)早期雏形(二)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跨国公司(三)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的跨国公司(68-69自学)(四)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跨国公司当前全球拥有6.5万家跨国公司,控制着8.7万家外国公司。2001年的销售额为19万亿美元,是同时期出口额的2倍。对外投资存量从1990年的1.7万亿美元上升到6.6万亿美元。跨国公司的国外分支机构目前分别占全球GDP的1/10和全球出口的1/3。跨国公司控制了世界90%以上的对外直接投资,是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载体。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表现的特点:1、跨国并购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流。表现为:跨行业的混合兼并和行业内的横向兼并。其中横向兼并更具有代表性,涉及银行、电信、石油、汽车、制药等行业。存在大鱼吃大鱼、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鱼现象。但以善意兼并、强强联合为主要特征。2、跨国公司跨国化程度不断提高,战略联盟的模式日益明显。联合国确定跨国化指数的三个指标:跨国公司在国外的资产占总资产总值的比重、国外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重、国外雇员总数占总雇员数的比重。世界前100位的跨国公司的跨国化程度很高。1996年,雀巢指数为96%,瑞士罗氏制药、英荷合资的联合利华为87%。世界前25位平均为60.3%。90年代以来,大约60%的跨国公司已经建立了战略联盟。在这些战略联盟中,研发型占80%。联盟的特点是:(1)伙伴关系只局限于某个或某些特定领域,并明确提出合作的战略目标;(2)伙伴间在合作中是对等的,通过共同投资,对等购买对方股权,各自提供所享有的技术优势,共担风险,共享利益;(3)双方保持着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联盟发生的原因是:科技进步和生产国际化程度的提高。3、科技性资源开发的全球性跨国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当今的跨国公司以其雄厚的资金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制和开发,他们在拥有绝大部分技术发明和创新的同时,几乎控制了全球的技术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