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筹划》目录引言一、纳税筹划原理1.纳税筹划的概念、特征、形式、途径2.纳税筹划应遵循的基本原则3.纳税筹划的意义、理论空间、应注意的问题4.纳税筹划的主要内容二、纳税筹划的一般方法和主要技术手段政策利用、财务、经营、购进设备、企业投资、销售、企业设立、企业合并分立、利用国际税收协定、跨国经营筹划法三、主要税种的纳税筹划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四、主要经营环节的纳税筹划投资融资合并分立海外业务五、主要行业的纳税筹划物流企业餐饮企业房地产企业引言在现代经济条件下,税收作为企业的客观理财环境之一,如何依法纳税并能动地利用税收杠杆,谋取最大限度的经济利益,成为企业理财的行为规范和基本出发点。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良好的纳税筹划,不能有效地安排税务事项,就谈不上有效的财务管理,也无法达到理想的企业财务目标。对于追求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来说,如何在税法许可下,实现税负最低或最适宜,也就成为企业纳税筹划的重心所在。深入探讨企业纳税筹划的技术和实践就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作为实现低税负的一项专业活动,纳税筹划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关于纳税筹划,有众多的理论问题需要探讨。纳税筹划是企业维护自己权益的一种复杂决策过程,是依据国家法律选择最优纳税方案的过程。它不仅涉及企业内部的筹资、投资、经营等各项活动,还与国家、政府、税务机关及相关组织有很大的关系。纳税筹划不同于避税、偷税,它区别于避税及偷税行为的主要特征在于具有合法性、筹划性及目的性。一、纳税筹划原理:概念、特征、形式、途径(一)纳税筹划的概念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在法律规定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组织、交易等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的过程,为达到减轻税收负担和实现税收零风险、取得节税的经济利益的目的而进行的各种安排和选择。即:在遵守税法和符合立法精神的前提下,利用税收法规所赋予的税收优惠或选择机会,通过对企业投资、经营和理财等活动的事先安排纳税方案的优化选择,以尽可能地减轻税收负担,达到税负最轻或最佳,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合法行为。主体、范围、目的、手段一、纳税筹划原理:概念、特征、形式、途径(二)纳税筹划的基本特征第一,合法性。纳税筹划不仅符合税法的规定,而且符合税法立法的意图,这是纳税筹划区别于偷税避税的根本点。在合法的前提下进行纳税筹划,是对税法立法宗旨的有效贯彻,也体现了税收政策导向的合理有效性。因此,纳税筹划不仅不违法,而且作为纳税人的权利受到国家的保护。第二,筹划性。税负对于企业来说是可以控制的,在应税义务发生之前,企业可以通过事先的筹划安排,如利用税收优惠规定等,适当调整收入和支出,对应纳税额进行控制。从税收法律主义的角度来讲,税收要素是由法律明确规定的,应该纳多少税也应当是法律所明确规定的。但法律所规定的仅仅是税收要素,即纳税主体、征税对象、税基、税率、税收减免等,而无法规定纳税人的应税所得,也就是说,法律无法规定纳税人的税基的具体数额,这样就给纳税人通过适当安排自己的经营活动来减少税基提供了可能。由于纳税人所筹划的仅仅是应税事实行为,并没有涉及法律规定的税收要素,因此,纳税筹划与税收法律主义是不矛盾的。一、纳税筹划原理:概念、特征、形式、途径第三,目的性。纳税筹划是为了同时达到三个目的:一是绝对减少税负。即减少纳税人的纳税额选择低税负,低税负就意味着低成本,高资本回收率,从而减轻税收负担和实现税收零风险。如果企业开展纳税筹划活动后,没有减轻税收负担,那么其纳税筹划是失败的;但是,如果企业在减轻税收负担的同时,税收风险却大幅度提升,其纳税筹划活动同样不能成功。二是相对减少税负。即降低税收负担率相对减少税负需要把纳税额与企业的各项经营业绩挂钩。如果某企业今年的销售额比去年有了相当大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绝对数的减少并不能完全反映纳税筹划的效果。所以,通常以税收负担率来衡量是否相对减少了税负。税收负担率,是指宏观的税收负担率。转化宏观税收负担率,使企业利用税收负担率来分析税收负担问题,具有实际意义。一、纳税筹划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