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初级经济师辅导班内部资料经济基础前言一、教材体系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二部分:财政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第四部分:市场营销第五部分:管理学基础第六部分:法律二、初级经济基础知识考试情况经济基础知识考试题型有两种: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单选题70小题,第小题1分,共70分。多选题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试卷总题量为105小题,满分140分。根据历年考试情况来看,经济师考试总的特点是“全面考核”“难度适中”,2010年考试总体难度不会有太大变化,各章的分值比重与2009年也不会有太大变化。三、学习方法1.针对教材特点的解决方案(1)内容多;(2)记忆量大针对内容多的特点,要让教材由厚到薄。要找出结合考试要求比较重要的内容。一句重要的话,一个重要的詞。有时候一大段叙述都是在阐述一个观点,那么这句表达观点的话就是重要的话。一句话下个定义,给个概念,说明一种认识等,那么其中的关键词就是重要的词。例如:第一章第(二)个问题第二段讲生产关系,有一句话藏在第四行: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07年09年的真题都考了这句话。2.注意梳理不同问题间的逻辑关系。教材中有的内容之间是有一定逻辑关系的,但教材在编排时并未将其串连在一起,看似很零散,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梳理其中的逻辑关系,以便于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体系。例如:第三章“四、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剩余价值→利润→平均利润→商品价格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与价值产生背离(价值规律实现形式的改变)。3.把握教材的关键出题点一般情况下,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均为考核重点,一般教材中出现“关键”、“本质”、“原则”、“根本”等词后面,容易出现单选题,要重点关注。对于知识点的分类,容易出多选题,复习时要注意知识点的分类层次。4.重视往年考题和教材课后的练习题每年考题中有部分来自于课后习题或由课后习题改造而成,因此在复习时应格外注意,另一方面,历年考题有一定的重复和相关性,因此在复习时也要仔细研究近几年的考题。从历年的出题情况来看,历年考题及教材课后习题本身及相关的知识点应该是复习时的重点。5.根据生活经验去理解一些内容。不要把它看成书本知识,更不要把它看得高深莫测,其实不少知识都可以运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和认识去理解和把握。要理解和想象地去记忆。四、应试技巧第一,稳中推进。时间上相当宽裕。第二,预留检查时间。第三,保持好心态,掌握好节奏。第四,部分计算题留到最后再做。对于做题过程中遇到没有思路的计算题,不要急于思考,一旦经过很长时间还没有思路会对考试心态产生影响,前面说过考试时间还是比较充裕的,完全可以将这部分计算题放在左后再做,这样既保证了考试的心态又能专心思考。具体到应试技巧,主要介绍三种:一是仔细分析题意。经济师考试的学员最大的优势在于自己的理解能力强,多数学员的年龄稍微有些偏大,记忆力下降,但随着生活、工作阅历的提高,理解力显著增强,发挥学员在这方面的优势,是取得良好成绩的重要保障。从题目中寻找有关答案的信息,再将题目中的信息与给你的选项进行对比,分析判断出最符合本题的那个答案。二是直接判断。对有些考题,如果学员自身感到在复习时已经对概念作了深入的分析,很有把握在读完题目之后,稍微理清一下思路,就可以直接从选项中把答案选出来。这时候你不要急于去把选项全部读完,因为读后可能更加混乱,这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命题者会故意在里面制造一些混乱和障碍。三是排除法。排除法是所有考试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应试方法。选择题从实质上讲就是选择最符合题意的答案,你要是有把握把所有的有错误倾向的答案都排除掉,那么剩下的选项就是正确答案了。第一章经济制度的变革与演化最近三年本章考试题型、分值分布年份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合计2007年2题2分1题2分3题4分2008年3题3分2题4分5题7分2009年2题2分—2题2分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一)物质资料生产考试内容:物质资料生产及其必备的要素。概念:物质资料生产是指劳动者按照预期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加工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