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行为扭曲的成因与矫治摘要:领导行为扭曲产生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但最终是主客观两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领导者自身素质不过硬是导致其行为发生扭曲的根本原因;社会环境中存在着一些孳生、诱发领导扭曲行为的因素。矫正和治理领导扭曲行为,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注重预防,惩防并举。关键词:领导者扭曲行为素质社会环境矫治领导行为扭曲,是指领导者的行为偏离或违反了法定规范和社会规范。扭曲的领导行为,不但会影响领导活动的成效,而且,还会对社会正常发展造成一定危害。在我国进入改革攻坚阶段以后,深层次矛盾越来越突出,领导行为扭曲现象越发成为人民群众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加强对领导扭曲行为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领导行为扭曲是一种综合的社会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它涉及到经济的、政治的、思想的、文化的、伦理的等多方面因素。但是,正如勒温所指出的:“人们可以说行为以及行为的发展取决于个体及其所处环境的状况”。因此,领导扭曲行为的产生最终是主客观两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一)领导者自身素质不过硬是导致其行为发生扭曲的根本原因具备一定的素质是领导者从事领导活动的基本条件,是实现领导功能、防止领导行为扭曲的保证。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分析目前我国出现的领导行为扭曲现象,不难看出,一些领导干部行为发生扭曲,从根本上说,是他们自身综合素质下降的结果:1、政治素质不合格是领导者行为发生扭曲的总根源。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的节奏变得越来越快,一些领导者放松了对政治理论的学习,忽视了政治理论修养;也有一些人读过不少马列的书,但并没有真正读懂弄通,而是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装门面,用于要求别人。由于不能用正确的政治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缺乏扎实的政治素质基础,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严峻考验面前,在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下和形形色色的诱惑下,一些领导者迷失了政治方向,丧失了政治热情,甚至动摇了政治立场,丧失了政治信念,宗旨观念、公仆意识、社会责任和奉献精神淡化丧失,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渐渐占据主导地位,有的甚至个人主义恶性膨胀,贪得无厌、变本加厉地追求个人名利,直到不惧冒天下之大不韪,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2、道德素质低下是领导行为发生扭曲的一个重要因素。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规范性因素有着巨大的能量,它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心理和行为。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等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各种思潮,包括一些消极思想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冲击。这些问题反映到领导者身上,表现为一些领导者思想颓废,放松了对自己的道德要求,职业道德意识荒芜,生活道德观念淡薄,致使其行为发生扭曲,甚至严重违背社会公德和共产主义道德。3、能力素质欠缺是导致领导行为发生扭曲的一个常见的因素。在领导素质中,能力素质居于核心地位,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那样:“只靠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没有真才实学,还是实现不了四个现代化。”具备一定的能力素质是领导者有效实施领导,完成组织目标的前提条件。由于有些领导者不学习、不读书、不看报,不注意工作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理论水平低,工作能力差,使自己沦为庸才,甚至成了昏官。昏庸无能极可能使领导者在领导活动过程中犯迷糊,用错人,办错事,决策失误,不能实施有效的领导与管理,不能够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吃不透上级指示精神,出现这样或那样违规甚至是违法的行为;同时,领导能力低下还可能衍生出弄虚作假,粉饰太平,嫉贤妒能等扭曲行为。4、心理素质较差是诱发领导行为扭曲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心理素质是领导者的基础性素质,是领导者进行领导活动的心理基础,它包括事业心、自尊心、自信心、意志等方面的内容。领导者应具备优良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不佳,往往是一些领导者行为发生扭曲的重要原因。心理脆弱,承受能力差,容易导致消极、无为,无原则地退让且怨恨丛生;心理发生障碍,心理不健康更容易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