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焦英超班级:公共事业管理一班学号:20091967101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补偿方案研究---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一)研究背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头上重新笼罩了“新三座大山”即医疗、住房、和教育。中国的GDP连年高速增长可许多老百姓却感觉生存越来越艰难。教育、住房姑且不论,单看医疗:“看病难、看病贵”几乎是每年全国两会上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热议和呼声最大的话题之一。免除人民的疾病医疗后顾之忧,实现“病有所医”提供优质健康保障,是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一项紧迫且重要的任务。其中农村的医疗保障制度尤为重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与城镇公费医疗、劳保医疗构成了我国三大医疗保障制度,是共同组成覆盖我国城乡大多数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建立新农合制度是新时期农村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于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于2003年开始新农合试点工作。政府在政策和财政上重点扶持保障了新农合的建设和推广。我国农村医疗保障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截至2008年6月底,全国31个省份已全部实施了新农合,提前实现了2008年年底全覆盖的目标。一个符合囯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以初步建立起来。截至2011年参合人数已经超过8.33亿人,覆盖率超过82.8%。合作医疗自20世纪50年代兴起,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时起时落,呈现出“马鞍型”的发展轨迹。实践证明,宏观政策环境和财政支持是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和发展的必要基础。而且一旦政策和资金到位,其保障作用的关键在与补偿。尤其在筹资水平有限的情况下,科学、合理和可操作的补偿方案既是实现保障作用的有效手段,又可保证基金的安全运行,是制度能够可持续发展。在新农合制度提出之前,由于缺乏政策保障和资金来源,农村医疗保障筹资水平不一且不稳定,随之带来保障方案的研究就主要集中于保险费和补偿方案的结合研究,即根据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医疗费用风险,测算不同补偿方案的保险费。新农合制度建立之后,政府明确了各方的经济责任,即确定了各方的筹资金额,所以随着筹资标准的确定和宏观政策环境的日益稳定和成熟,新农合的研究重点应逐渐集中于补偿方案的研究。目前在全国推行的新农合补偿方案中,对门诊和医院设置了不同的补偿方式和补偿内容。如如河北省2012年新农合统筹补偿方案基本框架已经出台,我省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参合农民每人每年不低于290元,其中个人缴费标准每年不低于50元,中央和地方财政补助每人240元。同时,参合农民受益水平也进一步提高,看病补偿封顶线由2010年的6万元提高到今年的7万元。门诊统筹补偿不设起付线封顶线为80元至100元,看病费用补偿封顶线提高至每人每年7万元,大额门诊补偿的特殊病种一般不少于15种等。各个地方的情况都不一样。(二)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本研究可以丰富和深化农村医疗保障经济理论,在对以往的农村医疗保障经济理论进行分析时发现,农村医疗保障经济理论当中缺乏一套系统完整的补偿方案设计的理论,包括方案设计的理论基础、基本原则、内涵和思路等。因此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2.实践意义2012年卫生部等三部门要求,2012年起,各级财政对新农合的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2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其中,原有200元部分,中央财政继续按照原有补助标准给予补助,新增40元部分,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补助80%,对中部地区补助60%,对东部地区按一定比例补助。农民个人缴费原则上提高到每人每年60元,有困难的地区,个人缴费部分可分两年到位。在此背景下,研究补偿方案的设计,科学合理的调整补偿方案,以用好新增资金,使广大农民更多的享受到政府增加补助而带来的实惠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研究对保证新农...